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其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其三》全文
唐 / 李群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南溟吞越绝,极望碧鸿濛。

龙渡潮声里,雷喧雨气中。

赵佗丘垄灭,马援鼓鼙空。

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0)
翻译
南海吞没了遥远的越地,极目远眺,一片碧波浩渺。
在潮水涌动的声音中,仿佛龙在渡过,雷鸣夹杂着雨的气息。
赵佗的陵墓已消失,马援的战鼓声只剩空响。
遥想当年,大鹏展翅化鱼入海,我敞开胸怀,期待乘风飞翔九万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胸襟与志趣。"南溟吞越绝"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宏大背景,"极望碧鸿濛"则展现了诗人远眺时所见到的迷离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龙渡潮声里,雷喧雨气中",通过对水流与天气的描绘,增添了一种动感和紧张感。这里的“龙渡”暗示了诗人所处位置之高远,“潮声”、“雷喧”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赵佗丘垄灭,马援鼓鼙空"两句似乎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着某种精神寄托。赵佗和马援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他们的事迹在这里被提及,或许是诗人对于英雄气概的怀念。

最后两句"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则又回到了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遐想"表明了诗人的深远思绪,而“鱼鹏化”则可能是对道家思想中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开襟九万风”则是对广阔胸怀的写照,九万之风,可谓浩瀚无边。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和历史记忆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深邃情感,是一首充满想象力与哲思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群玉

李群玉
朝代:唐   字:文山   籍贯:唐代澧州   生辰:808~862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
猜你喜欢

江城子.游孙园

丹青画出小亭台。巧安排。绝尘埃。

二十年间,成此亦奇哉。

借问主人凡几醉,直到老,不曾来。

来莺去燕莫相猜。水平阶。径生苔。

倚遍阑干,堪爱也堪哀。

柳外春风都不管,依旧遣,百花开。

(0)

摸鱼儿

买陂塘旋栽杨柳,眼中已办归务。

柳成修干莲成实,均沐老天恩雨。怜小渚。

敢气象侵陵,海上神仙屿。神仙有语。

任涓滴蹄涔,茫洋鲸浪,各自适归趣。

星星鬓,镜里衰容如许。西风又动商吕。

九原宋玉悲何及,付与短歌长句。瓢泛醑。

纵不到箕山,也是曾通谱。由今视古。

看昼锦堂前,霜天老月,千载照韩圃。

(0)

唐多令.中秋

凉影下青鸾。晴空泻素盘。漾玉壶、千顷多宽。

老桂散香风露净,霜兔莹、骨毛寒。老子倚栏干。

不辞终夜看。有谁人、共此清欢。

为问姮娥今与古,能几见、正端端。

(0)

卜算子.辞世

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

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仙乐频频奏。

常饮醍醐酒。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金丹就。

(0)

南乡子

方寸足留耕。大胜良田万顷平。

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霜落西山满意青。

千载董生行。鸡犬升平画不成。

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身外浮云自古轻。

(0)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五

封书退贼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皇忏》,贼人来至,情理何堪!

法聪待向前,便把贼来探,险把佳人遭坑陷,消不得小书生一纸书缄。

杜将军风威勇敢,张秀才能书妙染,孙飞虎好是羞惭。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