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
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
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
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
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
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
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
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
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
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
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行年已六十,生性不知老。
或寿亿万岁,恒沙无量数。
坐视天人变,生死轮回苦。
国土几沈变,星日多陨去。
天行运不停,日月舞大宇。
时放四光明,化生兹后土。
慧星触之沉,黑暗遂万古。
开阖在所觉,视犹顷刻许。
山中千岁者,缩短七日处。
视此六十年,岂真比旦莫。
而何称祝为,谬尔称耆父。
这首诗是晚清时期康有为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衰老与宇宙永恒的思考。诗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坦诚自己虽已六十高龄,但心态上并未真正意识到老去。他想象生命可能长达亿万岁,数量如同恒河沙粒般无数,暗示生命的长久。然而,诗人认识到天道运行不息,世间万物都在经历生死轮回,包括星辰日月的陨落。
诗人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流转,即使山中千年古木,相对于宇宙的变迁,也不过缩短了七日。诗人反思自己这六十年,与天地永恒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他质疑世人常以"耆父"之称来祝寿,认为这种称谓在面对无尽的时间面前显得荒谬。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个体存在的谦卑态度。康有为通过这样的诗篇,展现了他超越世俗观念的哲学视野。
拜亲亲不待,事事与心违。
万里有归日,九泉无见时。
愁生新绿绶,泪满旧斑衣。
从此白云断,何当慰所思。
昔年游径山,身在九天上。
倚栏少徘徊,八极归一望。
秋容澹如洗,景物呈万状。
松风奏琴筑,烟屿列屏障。
清远啸枯藤,野鹤唳幽旷。
僧僮课梵呗,婉娩如学唱。
解带临西风,洒落无尽藏。
缁流亦可人,邀往坐清旷。
盘飧饤黄独,侑之茅柴酿。
感师有古意,愧我无酒量。
长啸下山来,一路时胆壮。
重作记游篇,付之覆瓿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