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池馆生青草,已似碧山题草窗。
坐阅废兴如雨过,直疑霖潦挟城降。
宵分无寐惟敧枕,乱后言归欲涉江。
我亦樊川嗟落魄,杜秋词曲不成腔。
旧家池馆生青草,已似碧山题草窗。
坐阅废兴如雨过,直疑霖潦挟城降。
宵分无寐惟敧枕,乱后言归欲涉江。
我亦樊川嗟落魄,杜秋词曲不成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旧日繁华已逝的深切感慨和无尽的怀念之情。开篇“旧家池馆生青草,已似碧山题草窗”两句,通过对旧时庭院中池塘四周生长的青草和曾经题写过的草窗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这里的“碧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心中的意象,而“题草窗”则暗示着诗人曾在此处留下墨迹和情感。
接下来,“坐阅废兴如雨过,直疑霖潦挟城降”两句,以雨作为比喻,形容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起伏,就像倾盆大雨一样迅速而猛烈。诗人坐在那里翻阅着往昔的兴衰史实,不禁令人产生疑惑,仿佛那些岁月的荣辱成败都凝聚在这场雨中,似乎随时会淹没一切。
“宵分无寐惟敧枕”一句,则转向夜晚,诗人因为思绪万千而难以入睡,只能抱着枕头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和哀伤之中。“乱后言归欲涉江”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动荡年代后的渴望安宁的心境,以及想要越过这片混沌回到平静生活的愿望。
最后,“我亦樊川嗟落魄,杜秋词曲不成腔”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为古代贬官的士大夫樊川,以此来表达自己遭遇仕途挫折后的哀叹。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文学才华因时代的动荡而未能得到展现,词曲虽有创作之心,但终究无法形成完美的艺术形式。
整首诗通过对旧日繁华和个人经历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安宁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和个人的悲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