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棱棱。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
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
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棱棱。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
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
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表达了对崔公的崇敬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画面和细节描绘出一个忠诚能干、深受人们尊敬的理想官员形象。
“一匮为功极九层”这一句设定了高大宏伟的气势,一匮即是古代量器中的最高级别,形容崔公的功绩达到了顶点。紧接着,“康庄犹自剑棱棱”则描绘出一个平和稳重但又不失严肃威严的官员形象。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崔公处理政务的勤勉与专注,以及他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也是其职责范围的一个隐喻。
“万国已闻传玉玺”表明崔公的名声已经远播,而“百官犹望启金縢”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玉玺与金縢都是权力的象征。
最后,“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两句通过对历史上贤能之士的提及,以及崔公独立于江楼之上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崔公不仅是当代楷模,更是超越时空的理想人物这一崇高评价。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鉴赏功力和对崔公深厚的情感。
呜呼李太白,今古诗之豪。
心胸自可小溟渤,富贵何如轻羽毛。
平生所乐在诗酒,醉来笔涌春江涛。
贵妃捧砚足荣宠,天子赐之宫锦袍。
风流既往不复见,残膏剩馥沾吾曹。
吾曹碌碌不足数,采石江头拜诗祖。
当年捉月事渺茫,千载清风一抔土。
小年曾读共姜自誓篇,使我敬之神凛然。
只今廖氏有恒德,姓名千载同流传。
廖氏本是良家子,二十嫠居忍同死。
翁姑白发子方孩,自采蘋蘩供祭祀。
白日皎皎天苍苍,此心百鍊坚如纲。
当年自誓靡他适,堂前终养仍二子。
伯瑜仲玮俱有孝行终丧,容颜渐老子成立,更筑高堂面青壁。
岁寒何物耐风霜,翠柏崔嵬二千尺。
往年曾踏沧洲路,沧洲仙人留我住。
紫霞裁剪成春衣,到今挂在珊瑚树。
十载人间走尘雾,惟爱周郎读书处。
云气寒深连竹松,江波晴涨摇窗户。
清晓中庭遗鹤羽,太乙青藜夜相语。
晚菘春韭东西畦,鸟啼桑阴日当午。
浦云分送疏疏雨,抱瓮归来不知苦。
嗟我已负沧洲期,羡君独得沧洲趣。
江山今古武陵源,姓名伯仲苏公圃。
畦外有田多种黍,长使糟床压香醑。
招隐先须招我来,到门不用分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