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闻鹃》
《秋夜闻鹃》全文
明 / 谭律   形式: 七言绝句

霜满头颅月满衣,数声啼血上花枝。

长安路上多行客,莫向愁中怨未归。

(0)
鉴赏

这首《秋夜闻鹃》由明代诗人谭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杜鹃啼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霜满头颅月满衣”,以霜与月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与清冷,霜如同覆盖在头颅上的白发,月则照亮了衣裳,既表现了季节的变换,也隐含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感。

次句“数声啼血上花枝”,将杜鹃鸟的啼鸣与鲜血联系起来,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杜鹃鸟在秋夜中的哀鸣,更赋予了这一场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仿佛那啼血的声音直接穿透了花枝,直达人心深处。

后两句“长安路上多行客,莫向愁中怨未归”,则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希望,但对那些行走在长安路上的旅人而言,却也可能意味着离家的孤独与思乡的愁苦。诗人在此劝慰道,即使身处愁苦之中,也不应抱怨未能归家,表达了对漂泊者的一种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秋夜闻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寓意的艺术手法,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者介绍

谭律
朝代:明

谭律,字仲和。新会人。明宪宗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年)举人。官建昌教授。著有《节庵集》。清道光《新会县志》卷八有传。
猜你喜欢

舟中望桂林山城

环山筑城山绝奇,城边一水清漪漪。

舟中有人向山笑,倏已身到蓬莱池。

灵岩秀峰重复重,碧玉削出千芙蓉。

造化胡为弄斯巧,使我罢睡来追从。

儿时过此已知爱,有如旧书须诵背。

典衣温得桂林山,强似胸中添累块。

(0)

姚功公池上集

三十年前旧友稀,一樽还喜共晴晖。

兴来不觉风吹帽,话久方知露湿衣。

篱下晚花邀客醉,溪头凉月送人归。

拒霜开日仍留约,如此清秋愿莫违。

(0)

清明日铁珊招同泛舟东湖历游诸园·其一

芙蓉堤畔十杉亭,芳草芊芊满钓汀。

更上水明楼上望,遥山九点海门青。

(0)

碣石行

孑遗孤臣头雪白,不死东宁死碣石。

吾戴吾头吾知免,一枝幸藉将军力。

冥鸿何处觅安宅,老罴帐中堪避弋。

䲭鸮不敢加弹射,几社故人最生色。

夏公感叹何公喜,更有陈公同太息。

相与惊魂且动魄,谓斯人者从何来,古心所照天地碧。

碣石风雷生画戟,谁知中有柳车客。

海王为之司眠食,朝看扬潮夕重汐。

在昔韩王亦无辈,竟卖钟离足长喟。

(0)

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馀一丝不我绝。

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燐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不见茂陵秋芒芒,夜闻马嘶何处望。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

袖中尚有一卷书,我兄幕府之留馀。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

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与人家国良多事,一梦栩栩还起起。

是谁读之叩钵催,染豪重吹九死灰。

谢翱方凤良俊物,呕出当年朱鸟血。

(0)

春晚出郭送溧阳公归葬江南述感·其三

一梦从公十载深,塞云关雪换朝阴。

嘘枯地觉无余恨,留落天疑直至今。

经共任安终托意,早成疏傅欲归心。

两嗟萧瑟东风外,尽与伤春变楚吟。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