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卢鸿庐岳观泉图》
《卢鸿庐岳观泉图》全文
元 / 邓文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九江峙庐岳,盘回几许深。

绝壁倚霄汉,溅瀑直千寻。

飕飗松风至,髣髴苍龙吟。

叠石挺琼树,飞楼起危岑。

流沫洒虚阑,长歌响涧阴。

云深草木润,风度烟景沈。

何来暂停辔,于焉散烦襟。

余以罹尘鞅,未得谐夙心。

能知此中意,奚事方外寻。

良图为尔袭,比胜双奇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岳山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雄伟、瀑布的壮观、松风的清幽以及云雾的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九江峙庐岳,盘回几许深”开篇即点明了庐岳山的地理位置和深远的气势,“绝壁倚霄汉,溅瀑直千寻”则生动地描绘了山壁之高峻与瀑布之壮观。接着,“飕飗松风至,髣髴苍龙吟”通过松风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感,仿佛苍龙在吟唱,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流沫洒虚阑,长歌响涧阴”则进一步渲染了水声与歌声交织的美妙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庐岳美景的向往之情,“云深草木润,风度烟景沈”描绘了云雾缭绕、草木滋润的景象,展现了庐岳山的幽静与生机。“何来暂停辔,于焉散烦襟”表达了诗人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的愿望。“余以罹尘鞅,未得谐夙心”则道出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渴望亲近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的心愿。“能知此中意,奚事方外寻”表达了诗人对庐岳山美景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认为无需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庐岳山本身就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良图为尔袭,比胜双奇琛”以一幅精美的图画比喻庐岳山的美景,将其与珍贵的宝石相提并论,强调了庐岳山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更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整首诗通过对庐岳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邓文原
朝代:元   字:善之   籍贯:绵州(今四川绵阳)   生辰:公元1258年至1328年

邓文原(公元1258年至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八首·其五十四

恰恰无绫缝,明明不覆藏。

鹫岭岂传迦叶,少林那付神光。

现成处处合头句,具足人人知见香。

虚空说法森罗听,不挂唇皮解举扬。

(0)

送圆上人之龙舒·其一

赤头老师无拣择,灊峰染翠吴塘碧。

明明万法入齐观,豁净丝毫元不立。

(0)

别觉知藏

一从豆颗爆寒灰,头角峥嵘顶目开。

碧玉盘中珠宛转,琉璃殿上月徘徊。

木人顾影当明去,石女披云半夜来。

偏正功圆须转位,入廛垂手类难该。

(0)

与福州满禅人

而今别后记丁宁,曹洞家风句未形。

月满凤林寒不梦,年深龟壳灼犹灵。

沈沈莫触蛇头毒,的的须明犀角星。

便与放开聊展手,那时相见望州亭。

(0)

一知殿化佛殿僧堂中灯油求颂

佛灯谁我续光明,果若莲开大梦醒。

香草有心持洁白,兰膏无脚湛寒青。

默耕化外那知夜,真照壶中不觉冥。

家世儿孙传底事,从教辉耀显门庭。

(0)

偈颂七十八首·其四十八

淅淅西风敛气浮,远天野水一般秋。

衲僧歇到兹时节,坐照寒光湛不流。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