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
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
琅玕轮尺围,过雨翠欲滴。
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
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
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
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
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
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
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
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
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
琅玕轮尺围,过雨翠欲滴。
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
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
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
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
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
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
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
此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名为“韬光”的隐秘之地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云、径、天、琅玕、葱茜、风、野禽、烟、湖、江、海等,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首句“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点明了地点的隐蔽与环境的幽静。接着,“蜿蜒盘云径,仰视天一隙”描绘了曲折的山路和仰望天空的景象,体现了路径的险峻与视野的开阔。琅玕的翠绿与过雨后的清新相映成趣,“葱茜交风枝,似扫行人迹”则表现了树木的茂盛与自然的宁静。
“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一句,通过听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暗示了环境的神秘与难以完全理解。接下来,“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进一步强调了山的寂静,并通过泉水的声音增添了生动感。
“攀陟造其巅,长烟一空白”描述了攀登至山顶的壮举,以及到达顶峰后所见的广阔景象。最后,“稍待烟旋消,千里来几席”、“近湖远者江,由江达海直”、“足力不能穷,结揽须臾得”、“譬如虚室光,其通乃在塞”、“留兹片晌兴,酬彼万古客”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探索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意的作品。
官期未迫暂閒身,敩学岩居及夜分。
霜落空山寒切骨,风号万木响连云。
有民勿谓书休读,无术当知政必棼。
独宿不辞应会我,功名富贵本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