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栖止著《玄经》,来叩柴门半启扃。
岚气湿衣庭际落,泉声绕屐竹中听。
素琴常挂同元亮,木榻将穿似管宁。
日暮空林猿鸟散,卧看明月上松棂。
碧山栖止著《玄经》,来叩柴门半启扃。
岚气湿衣庭际落,泉声绕屐竹中听。
素琴常挂同元亮,木榻将穿似管宁。
日暮空林猿鸟散,卧看明月上松棂。
这首清代张度的《过陈二如读书处》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居读书图景。首句“碧山栖止著《玄经》”暗示了主人公在青翠的山中专心研读道家经典的情境。次句“来叩柴门半启扃”描绘访客轻敲简陋的柴扉,主人半开半掩,透露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专注。
“岚气湿衣庭际落”写出了山间雾气缭绕,湿润了来访者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幽深的氛围。接着,“泉声绕屐竹中听”则通过潺潺的泉水声和竹林的婆娑,进一步渲染了读书环境的自然和谐。
“素琴常挂同元亮,木榻将穿似管宁”两句,诗人以东晋名士陶渊明(字元亮)和三国隐士管宁自比,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以及对这种淡泊宁静生活的认同。
最后,“日暮空林猿鸟散,卧看明月上松棂”描绘了傍晚时分,林中禽鸟归巢,只剩诗人独自欣赏着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木窗棂上,画面宁静而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深深眷恋和追求。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读书人超然物外的志趣。
记当年、舞衫零乱,霖铃忍按新阕。
杜鹃枝上东风晚,点点泪痕凝血。
芳信歇。
念初试琵琶,曾识关山月。
悲弦易绝。
奈笑罢颦生,曲终愁在,谁解寸肠结。
浮云事,又作南柯梦彻。
一簪聊寄华发。
乾坤桑海无穷事,才历昆明初劫。
谁共说。
都付与焦桐,写入梅花叠。
黄花送客。
休更问湘魂,独醒何在,沈醉浩歌发。
西风吹锦水,朝天路、冉冉两凫飞。
看父老袅花,苦遮去辙,儿童骑竹,争问归期。
帐簇马前纷蔽日,实绩纪行碑。
冰饮三年,从容官事,棠阴百里,悠久民思。
圣明衿遐远,关山道,应是来骤华丝。
画绣过家,莱庭彩舞斑衣。
便稳奉安舆,江南向暖,早传言语,樵曲先知。
重约旧临,倪耄迎候杭西。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