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怜同调,青林羡独栖。
一亭依绝巘,千涧注回溪。
割汉飞甍出,撑空古木齐。
磨崖开碧洞,凿道俯丹梯。
泉冽笼鹅沼,山芳种药畦。
鹤巢窥幔稳,燕语掠檐低。
坐揽群峰尽,行穿一径迷。
垂萝纷网户,嫩柳曲缘堤。
塔影连奎阁,钟声度古提。
居然濠濮想,何异武陵溪。
搜景穷无象,冥思悟有倪。
清言霏捉麈,玄夜破然犀。
书满邺侯架,灯悬太乙藜。
花间时梦蝶,云里忽闻鸡。
旧好移尊入,新诗研露题。
不须投井辖,多暇此攀跻。
白社怜同调,青林羡独栖。
一亭依绝巘,千涧注回溪。
割汉飞甍出,撑空古木齐。
磨崖开碧洞,凿道俯丹梯。
泉冽笼鹅沼,山芳种药畦。
鹤巢窥幔稳,燕语掠檐低。
坐揽群峰尽,行穿一径迷。
垂萝纷网户,嫩柳曲缘堤。
塔影连奎阁,钟声度古提。
居然濠濮想,何异武陵溪。
搜景穷无象,冥思悟有倪。
清言霏捉麈,玄夜破然犀。
书满邺侯架,灯悬太乙藜。
花间时梦蝶,云里忽闻鸡。
旧好移尊入,新诗研露题。
不须投井辖,多暇此攀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山草堂周围的自然美景和生活情致。
首句“白社怜同调,青林羡独栖”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深切情感与对独立生活的向往。接着,“一亭依绝巘,千涧注回溪”描绘了亭台楼阁与溪流的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
“割汉飞甍出,撑空古木齐”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峰的高耸与古木的挺拔,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磨崖开碧洞,凿道俯丹梯”则进一步描绘了山石洞穴与蜿蜒山路的奇特景象,充满了探险的趣味。
“泉冽笼鹅沼,山芳种药畦”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与山间药草的生长,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鹤巢窥幔稳,燕语掠檐低”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
“坐揽群峰尽,行穿一径迷”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尽情欣赏与深入探索的渴望。“垂萝纷网户,嫩柳曲缘堤”描绘了藤蔓与柳树的自然之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塔影连奎阁,钟声度古提”通过塔影与钟声的描绘,展现了宗教文化的氛围。“居然濠濮想,何异武陵溪”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仿佛置身于桃花源般的仙境。
“搜景穷无象,冥思悟有倪”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清言霏捉麈,玄夜破然犀”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以及与友人的深谈。
“书满邺侯架,灯悬太乙藜”展示了书房的丰富藏书与明亮的灯光,体现了学者的生活情趣。“花间时梦蝶,云里忽闻鸡”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最后,“旧好移尊入,新诗研露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与创作的灵感。“不须投井辖,多暇此攀跻”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山草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