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开篇“碧草河西水上亭”,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湖畔亭子,四周被碧绿的草丛环绕,水面反射着淡淡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紧接着,“和烟和月复空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烟与月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份虚无缥缈。
“芙蓉曲断金波冷”,芙蓉指的是荷花,这里的“曲断”形容荷花的生长状态,而“金波冷”则是对水面的描绘,既有声音之美,又有视觉之感。紧接着,“杨柳姿深天外青”则将目光投向岸边,杨柳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清幽,它们的姿态优雅而又不失深远。
“涌夜何人吟落木”,诗人在夜晚听到了谁在吟咏,那种声音宛如落叶般飘零,让人感到一种凄凉。紧接着,“春江一望却侵星”则是对春天江景的一种描绘,江水浩瀚,一眼望去竟然连星辰都似乎要被吞没,这里表达了一种壮阔的美。
“遥怜处处烽烟事”,诗人在远方思念着那些烽烟硝烟的地方,那些充满了历史沧桑的战事。最后,“长啸无心阁自凭”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似乎在用长啸来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态度,无心也好,无为也罢,只是在这高阁中自得其乐。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沧桑的深情留恋,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