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城箫鼓竞时新,独对残膏几怆神。
万顷烟涛惊伏枕,六朝风雪剩逋身。
含饴弄稚他何事,绕膝呼名记未真。
漏尽酒酣天欲曙,又称七十二年人。
盈城箫鼓竞时新,独对残膏几怆神。
万顷烟涛惊伏枕,六朝风雪剩逋身。
含饴弄稚他何事,绕膝呼名记未真。
漏尽酒酣天欲曙,又称七十二年人。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诗人王应斗在甲辰年除夕夜守岁的独特心境与场景。开篇“盈城箫鼓竞时新”,以热闹欢腾的箫鼓声渲染出新年到来的喜庆气氛,与下句“独对残膏几怆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独自面对即将燃尽的蜡烛时内心的悲凉与感慨。
“万顷烟涛惊伏枕,六朝风雪剩逋身”两句,运用夸张与象征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与历史的沧桑感交织在一起,仿佛万顷烟波和六朝风雪都触动着他的心灵,暗示着时光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沉重。
“含饴弄稚他何事,绕膝呼名记未真”则通过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但似乎并未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幸福与满足,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遗憾与不真实感。
最后,“漏尽酒酣天欲曙,又称七十二年人”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随着夜晚的结束,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诗人回顾自己已经度过的岁月,或许在反思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守岁体验,以及对时间、生命、家庭关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紫云之山澉湖水,山光水色真无比。
其中高隐有何生,商洛遗踪差足拟。
何生家世本簪缨,有才不欲干时名。
传经早入杏坛席,议礼还轻鲁两生。
生逢明季兵戈乱,赤眉铜马交奔窜。
匿影惟修忉利天,无心更入承明殿。
遂能绝迹向空山,牧竖樵夫相往还。
林下不嫌宾客到,篱边深喜岁时閒。
即今老作丘园客,闭户著书聊自得。
十亩犹存丙舍田,数椽不改扶阳宅。
年来城市少经过,坐对云山且放歌。
木食草衣忘岁月,不知鬓发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