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
空濛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
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
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
蹑足出丛薄,豁然露平野。
残阳淡淡收,飞鸟悠悠下。
中有万古情,含悲不能写。
束身入世程,此意待来者。
云拥丫山尖,双髻不容把。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讵忍舍。
空濛无远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敛春容,怒立拒奔马。
披霜万叶黄,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门,雾湿钟磬哑。
梯树引泉根,泠泠堕檐瓦。
蹑足出丛薄,豁然露平野。
残阳淡淡收,飞鸟悠悠下。
中有万古情,含悲不能写。
束身入世程,此意待来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丫山的所见所感。首句“云拥丫山尖”以云雾缭绕的景象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丫山的高峻。接下来,“双髻不容把”运用比喻,形容山峰如同女子的发髻,难以触及,增添了神秘感。
“影落烟镜中,晴光助妍奼”通过光影变化,描绘出山景在烟雾和阳光下的美丽动人。诗人感叹美景如画,担心深入山中会错过这绝佳景色,表达了对丫山景色的留恋。
“空濛无远近,色相天所假”进一步赞美了丫山景色的朦胧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细致描绘了山石、树叶和峰峦的颜色变化,展现了丰富的层次感。
进入寺庙部分,“雾湿钟磬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暗示着深山中的禅意。随后,诗人随着泉水声穿过树林,视野豁然开朗,感受到开阔的田野。
最后,夕阳西下,飞鸟归巢,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无法言表,只能期待后人能体会。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曈昽升大地,晻暧茂芳枝。
旭景融贞干,苍髯耀赤墀。
栽培蒙厚土,精彩发明时。
纤翳无亏曜,倾阳早若葵。
敷荣堪献寿,劲节复能持。
已受离光照,还思夜露滋。
豫章欣有托,梁栋自多资。
樗栎虽凡陋,流辉幸不遗。
萧萧庭树鸣,嗷嗷雁鸿度。
倾耳尽秋声,秋容邈何处。
呼童携尊罍,缓辔郊原路。
芳菲节已非,凝霜结寒素。
红叶遍山明,朱霞媚烟树。
西风作新凉,披襟野延伫。
云色杂阴晴,山容递回互。
清瑶落远椒,鳞鳞杳东注。
空翠湿人衣,林深失昏曙。
瞩兹秋景佳,畅君泉石慕。
驻马索大觥,雄饮不知数。
暝色带栖鸦,归吟白雪句。
绘作西郊图,超然出尘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