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名为《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母亲年事已高,希望得到朝廷的特别照顾以安度晚年的感慨与忧虑。
首句“迎养京都突未黔”,描绘了母亲年事已高,渴望在京城得到妥善照顾的情景。接着,“苍黄荼毒血沾襟”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状况的担忧和内心的痛苦。
“百年过隙知难复”一句,感叹时间飞逝,母亲年华易老,难以挽回。而“三釜缠哀政自深”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母亲晚年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家庭责任的沉重感。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即便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也愿意接受传统习俗中的礼仪,如吃鲈鱼莼菜或羊枣,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
最后,“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一句,是对所有子女的劝诫,希望他们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尽孝道,体现了诗人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后人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对孝道的深刻理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孝亲佳作。
绕疏篱。正娇黄淡白,艳缀一枝枝。
露洗明妆,霜添弱态,低徊似有萦思。
看是处、苔荒径冷,只依依、寒蝶梦魂痴。
瘦影欹烟,芳心逗晚,开也谁知。
怊怅西风庭院,便寻秋吟玩,争及春时。
愁鬓慵簪,残杯倦赏,芳华为底偏迟。
问此际、粉香消减,系金铃、可解惜柔姿。
惟有多情夜月,冷伴幽墀。
柳塘残月,水阁明霞,栏杆十二新晴。
弄影霏香,东风吹遍园亭。
帘前几番芳讯,勒花梢、燕子寒轻。
最怕是,隔红墙弹鹊,缀上金铃。
吟罢焦桐漫抚,向疏棂曲槛,独自闲凭。
百五韶华,都教付与啼莺。
催动千林晓色,听数声、画鼓春城。
无人会,是搓酥滴露,一种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