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境界不容缁,纯垩全无綵绘施。
雪霁偏宜苏子兴,月明还咏庾公诗。
清虚自是无尘地,质朴元同太素时。
千古羲经敦白贲,谁云独许漆园知。
广寒境界不容缁,纯垩全无綵绘施。
雪霁偏宜苏子兴,月明还咏庾公诗。
清虚自是无尘地,质朴元同太素时。
千古羲经敦白贲,谁云独许漆园知。
这首诗描绘了吴学士先生白楼的清雅与纯净。诗人以“广寒境界”形容白楼的高洁,暗示其如同月宫般超凡脱俗,不容染上世俗的尘埃。接着,诗人通过“纯垩全无彩绘施”,强调白楼的自然与朴素,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纯粹而真实。
“雪霁偏宜苏子兴,月明还咏庾公诗。”这两句运用典故,苏子兴和庾公分别指的是苏轼和庾信,诗人借此表达在白楼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雪后初晴还是月夜,都适宜吟诵这些文人的佳作,进一步凸显了白楼的文化氛围和诗意之美。
“清虚自是无尘地,质朴元同太素时。”这两句直接赞美白楼的环境清幽、质朴,如同原始未被污染的状态,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向往和尊重。
最后,“千古羲经敦白贲,谁云独许漆园知。”引用《易经》中的“白贲”概念,意指纯洁无瑕,同时提到庄子(漆园)对这种境界的理解,强调白楼的美不仅为诗人所欣赏,也是千古文化中追求的精神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楼环境的描绘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现了作者对高洁、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
天之为文星与月,人之为文笔与舌。
自从星月一晦冥,文章正脉几于绝。
挑灯昨夜读君书,字字行间皆有血。
君父之辱义正同,有口莫向他人说。
精卫填海海未乾,愚公移山山可裂。
山崩海竭必有时,此心不与天壤灭。
蘸笔须到星宿源,磨锋必用昆吾铁。
但能闭户造坚车,今古修途同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