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
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
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
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
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
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九成所作,名为《拟古·其十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和学术追求的诗歌。
首句“少小有高志,思与古人亲”表明诗人自幼便怀揣远大的理想,渴望能够与古代圣贤人物相提并论。这里所谓的“高志”,不仅是指个人对知识的渴求,更蕴含着对社会和国家的担当。
“二十学文史,三十穷典坟”则描绘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二十学文史”意味着年轻时就开始研习历史与文学,而“三十穷典坟”则是说到了30岁左右,对经典文献已有深刻理解,能够穷尽其义。
“坐观世间事,抱火厝积薪”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来表达诗人对世界的冷静观察和内心的热情准备。这里的“坐观”,意味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而“抱火厝积薪”则象征着内心的激烈斗志,虽处在平静之中,却蕴含着爆发的力量。
接着,“此心虽炯然,不敢以告人”表达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尽管内心充满热情和信念,但他不愿意将这些直接展现给世人,反映出一种内敛和自持的品格。
最后两句“君门深九重,欲陈谅何因”则是诗人对权力中心——皇帝所居之地的感慨。这里的“君门深九重”,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层层叠加和难以接近,而“欲陈谅何因”则表现出诗人希望能够有机会向君主陈述自己的见解,但又感到困难重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高洁的个人品质、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张九成试图传达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追求。
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
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浆。
箘竿突古砌,薜荔绷颓墙。
炉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
积雨晦州里,流波漂稻粱。
恭惟大司谏,悯此如发狂。
命予传明祷,祗事实不遑。
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扬。
出庙未半日,隔云逢澹光。
山雙山雙雨点少,渐收羽林枪。
忽然山家犬,起吠白日傍。
公心与神志,相向如玄黄。
我愿作一疏,奏之于穹苍。
留神千万祀,永福吴封疆。
头戴华阳帽,手拄大夏筇。
清晨陪道侣,来上缥缈峰。
带露嗅药蔓,和云寻鹿踪。
时惊鼠回鼠令鼠,飞上千丈松。
翠壁内有室,叩之虚石宫隆石。
古穴下彻海,视之寒鸿濛。
遇歇有佳思,缘危无倦容。
须臾到绝顶,似鸟穿樊笼。
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风。
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片白作越分,孤岚为吴宫。
一阵叆叇气,隐隐生湖东。
激雷与波起,狂电将日红。
礊礊雨点大,金髇轰下空。
暴光隔云闪,仿佛亘天龙。
连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
捽为一雪山,欲与昭回通。
移时却扌窟下,细碎衡与嵩。
神物谅不测,绝景尤难穷。
杖策下返照,渐闻仙观钟。
烟波濆肌骨,云壑阗心胸。
竟死爱未足,当生且欢逢。
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太湖诗·缥缈峰》【唐·皮日休】头戴华阳帽,手拄大夏筇。清晨陪道侣,来上缥缈峰。带露嗅药蔓,和云寻鹿踪。时惊鼠回鼠令鼠,飞上千丈松。翠壁内有室,叩之虚石宫隆石。古穴下彻海,视之寒鸿濛。遇歇有佳思,缘危无倦容。须臾到绝顶,似鸟穿樊笼。恐足蹈海日,疑身凌天风。众岫点巨浸,四方接圆穹。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片白作越分,孤岚为吴宫。一阵叆叇气,隐隐生湖东。激雷与波起,狂电将日红。礊礊雨点大,金髇轰下空。暴光隔云闪,仿佛亘天龙。连拳百丈尾,下拔湖之洪。捽为一雪山,欲与昭回通。移时却扌窟下,细碎衡与嵩。神物谅不测,绝景尤难穷。杖策下返照,渐闻仙观钟。烟波濆肌骨,云壑阗心胸。竟死爱未足,当生且欢逢。不然把天爵,自拜太湖公。
https://shici.929r.com/shici/iq7sQaD.html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照见游泳鱼,一一如清昼。
中目碎琼碧,毁鳞殷组绣。
乐此何太荒,居然愧川后。
尽日平湖上,鸣桹仍动桨。
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响。
鹭听独寂寞,鱼惊昧来往。
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
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
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