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琴》
《古琴》全文
清 / 许南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此是「芭蕉雨」,文山旧品题。

伤心臣欲泣,焦尾物谁携?

举世知音少,当途赏鉴低。

抚弦弹一曲,风雨亦凄迷!

(0)
鉴赏

这首诗以“芭蕉雨”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古琴这一传统艺术元素,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意境。诗人通过“文山旧品题”这一句,既点明了古琴的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古琴与文人雅士之间深厚的文化联系。

“伤心臣欲泣”,表达了诗人面对古琴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古琴艺术的深深敬仰,也有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句诗将个人情感与古琴艺术完美融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焦尾物谁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焦尾是指古琴上因火烧而留下的痕迹,这里借指古琴本身。诗人问“谁携”,不仅是在询问携带古琴的人,更是在探寻能够真正理解古琴之美的知音。这种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古琴艺术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知音稀少,赏鉴者往往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举世知音少,当途赏鉴低”这两句,直指社会现实,揭示了古琴艺术在当时所遭遇的尴尬境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琴艺术似乎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知音难觅,赏鉴水平普遍不高。

最后,“抚弦弹一曲,风雨亦凄迷!”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亲自弹奏古琴,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曲调依然凄迷动人,仿佛能穿透时空,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决心和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琴艺术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作者介绍
许南英

许南英
朝代:清

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台湾安平人,号蕴白,别号“窥园主人”和“留发头陀”。台湾安平,也就是今天的台南市。许南英作为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他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他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连,手中的笔也时时捕捉时代的脉搏。他留下的诗集《窥园留草》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七十九

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

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

雪窦禅师来,一口吞佛祖。

(0)

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示现成佛转法轮,广演无边契经海。

众生心想念念殊,所转法轮亦差别。

法轮功德不可量,尽思竭力无能测。

有大经卷在一尘,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聪慧明达人,具足天眼悉知见。

破尘出经作佛事,不作实与非实想。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

须弥铁围及大海,一一包容无迫隘。

一毛既尔馀悉然,导师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诸毛孔,念念克證金刚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满足普贤愿。

而不生于戏论心,亦不住于深境界。

如梦如幻如水月,如优昙华出世间。

如是常转大经卷,了无能转所转者。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地狱修罗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经力。

我今复与诸佛子,各生殊胜难遇心。

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毗卢法宝藏。

(0)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四八

妄心颠倒造诸业,回趣真乘即忏摩。

真妄两头俱透脱,海南东畔是新罗。

(0)

偈五首·其三

瘦竹长松滴翠香,流风疏月度炎凉。

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

(0)

日本见上人请赞

一见便见,一得永得。有影无形,易辩难识。

大唐不许藏踪,日本那容隐迹。

扶桑夜半日头红,不妨背手拈起一观,决定头斜面曲,鼻横眼直。

(0)

示舜上人

古镜未磨黑似漆,及乎磨后也模糊。

忽然打作百杂碎,笑倒当年舜老夫。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