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芭蕉雨」,文山旧品题。
伤心臣欲泣,焦尾物谁携?
举世知音少,当途赏鉴低。
抚弦弹一曲,风雨亦凄迷!
此是「芭蕉雨」,文山旧品题。
伤心臣欲泣,焦尾物谁携?
举世知音少,当途赏鉴低。
抚弦弹一曲,风雨亦凄迷!
这首诗以“芭蕉雨”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古琴这一传统艺术元素,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意境。诗人通过“文山旧品题”这一句,既点明了古琴的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古琴与文人雅士之间深厚的文化联系。
“伤心臣欲泣”,表达了诗人面对古琴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古琴艺术的深深敬仰,也有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句诗将个人情感与古琴艺术完美融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焦尾物谁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焦尾是指古琴上因火烧而留下的痕迹,这里借指古琴本身。诗人问“谁携”,不仅是在询问携带古琴的人,更是在探寻能够真正理解古琴之美的知音。这种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古琴艺术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知音稀少,赏鉴者往往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举世知音少,当途赏鉴低”这两句,直指社会现实,揭示了古琴艺术在当时所遭遇的尴尬境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琴艺术似乎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知音难觅,赏鉴水平普遍不高。
最后,“抚弦弹一曲,风雨亦凄迷!”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亲自弹奏古琴,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曲调依然凄迷动人,仿佛能穿透时空,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决心和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琴艺术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示现成佛转法轮,广演无边契经海。
众生心想念念殊,所转法轮亦差别。
法轮功德不可量,尽思竭力无能测。
有大经卷在一尘,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聪慧明达人,具足天眼悉知见。
破尘出经作佛事,不作实与非实想。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
须弥铁围及大海,一一包容无迫隘。
一毛既尔馀悉然,导师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诸毛孔,念念克證金刚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满足普贤愿。
而不生于戏论心,亦不住于深境界。
如梦如幻如水月,如优昙华出世间。
如是常转大经卷,了无能转所转者。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地狱修罗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经力。
我今复与诸佛子,各生殊胜难遇心。
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毗卢法宝藏。
《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宋·释宗杲】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示现成佛转法轮,广演无边契经海。众生心想念念殊,所转法轮亦差别。法轮功德不可量,尽思竭力无能测。有大经卷在一尘,量等三千大千界。世有聪慧明达人,具足天眼悉知见。破尘出经作佛事,不作实与非实想。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须弥铁围及大海,一一包容无迫隘。一毛既尔馀悉然,导师方便亦如是。念念普遍诸毛孔,念念克證金刚慧。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满足普贤愿。而不生于戏论心,亦不住于深境界。如梦如幻如水月,如优昙华出世间。如是常转大经卷,了无能转所转者。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地狱修罗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经力。我今复与诸佛子,各生殊胜难遇心。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毗卢法宝藏。
https://shici.929r.com/shici/Q1AvQ2Qm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