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
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
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
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
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
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
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
长叹息,意迟迟,遥见麻姑彩云里。
手撚一株琼树枝,安得鸟爪搔我背,便受神鞭亦不辞。
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
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
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
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
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
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
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
长叹息,意迟迟,遥见麻姑彩云里。
手撚一株琼树枝,安得鸟爪搔我背,便受神鞭亦不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麻姑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情感。开篇“结束紫霞衣,长啸出花关”,以紫霞衣象征仙气,长啸而出,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接着“杖藜连步向何处,麻姑台上看秋山”,写出了诗人漫步前行,最终到达麻姑台,眺望秋山的场景。
“秋山历历翠相连,白玉楼台凌紫烟”两句,通过“历历”、“翠”、“白玉”、“紫烟”等词语,生动描绘了秋山的青翠与白玉楼台的高耸,营造出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楼头琪花散空碧,片片吹落西风前”则进一步渲染了楼台之美,以及琪花随风飘落的浪漫情景。
“我欲乘云扣仙阙,直上三峰弄明月”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追求仙境的愿望。“长风飘落千丈泉,铁桥如烟鸟飞没”描绘了风吹泉涌、铁桥如烟、鸟儿飞过的动态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回头还望白云衢,遥遥古木笑山都”中,“白云衢”、“古木”、“笑山都”等词,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鲍公双燕还来否,葛令遗衣今在无”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敬仰。
最后,“我生本具烟霞骨,不见凌风生羽翼”表达了诗人虽有追求仙境的志向,但现实中的束缚使他难以实现。“台前落日又西斜,俯拾落花长叹息”则以落日和落花为喻,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嫩凉催读矮窗书,晓色初分恰雨余。
莫笑颓檐无活计,四边宝网挂真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