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暖雾相氤氲,远黛微皴斧劈纹。
新水活时思濯耳,乱山深处已沾裙。
一川淡荡吟无尽,满谷迷茫望莫分。
底事天风吹不散,画家家法是停云。
春波暖雾相氤氲,远黛微皴斧劈纹。
新水活时思濯耳,乱山深处已沾裙。
一川淡荡吟无尽,满谷迷茫望莫分。
底事天风吹不散,画家家法是停云。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水画卷,细腻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宁静之美。首句“春波暖雾相氤氲”以“氤氲”二字形象地勾勒出春日里水波与轻雾交织的朦胧景象,给人以温暖而湿润的感觉。接着,“远黛微皴斧劈纹”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处山峦的轮廓,仿佛斧劈般清晰,展现出山的质感与层次。
“新水活时思濯耳,乱山深处已沾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与情感,新水流动时仿佛能洗涤心灵,而深入乱山之中,似乎连衣裙都沾染了自然的气息,将人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世界。接下来,“一川淡荡吟无尽,满谷迷茫望莫分”则将视线拉宽,描绘了一片广阔而淡然的山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迷茫与无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最后,“底事天风吹不散,画家家法是停云”两句以问句形式收尾,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画家艺术手法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停云”不仅指自然界的云彩,也暗喻了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云淡风轻、悠然自得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画家技艺的钦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向往和赞美。
苏小坟前柳似烟,秋千人静夕阳天。
独骑款段寻诗去,懒逐看花众少年。
兵后匆匆记别离,两年音问不相知。
武昌楼下初来日,幕府门前忽见时。
上国花开同醉少,大江潮落独归迟。
莫嗟握手还分手,此会从前岂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