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陈生问禅》
《次韵答陈生问禅》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从来多事笑归宗,我已无心岂有通。

达士犹能知梦梦,世人何用更空空。

江头冷落三秋月,山半支离一病翁。

不到古今能与否,林间拭目看来鸿。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次韵答陈生问禅》。诗中以问答形式探讨了禅理与世事的关系。

首联“从来多事笑归宗,我已无心岂有通。”开篇即以幽默的口吻提出问题,似乎在嘲笑那些执着于追求事物本质的人,暗示自己已经超脱了这些世俗的烦恼,达到了一种无心的状态,因此对事物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寻常。

颔联“达士犹能知梦梦,世人何用更空空。”进一步阐述了对禅理的理解。这里“达士”指的是通达事理之人,“梦梦”则暗示了世间事物的虚幻不实。诗人认为即便是通达事理的人也难以完全理解这背后的深刻含义,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追求更多的空洞知识和道理并无实际意义。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禅学深邃哲理的独到见解。

颈联“江头冷落三秋月,山半支离一病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淡泊的氛围。江边的冷落月色与山间的病态老翁形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不到古今能与否,林间拭目看来鸿。”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里的“来鸿”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希望或某种精神寄托,强调了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中寻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在纷扰世事中的超然态度。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雨中作

雨声可爱秋方见,睡味无穷老始知。

半醉拥衾支倦枕,谁能三复放翁诗。

(0)

初冬杂题六首·其五

荒郊寒雨晚凄凄,四壁穿颓旋补泥。

物我元须各安稳,自苫牛屋织鸡栖。

(0)

首尾吟·其八十五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中夜时。

拥被不眠还展转,披衣却坐忽寻思。

死生有命尚能处,道德由人却不知。

须是安之以无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0)

同李倅钧访赵嗣恭留饮南园晚衙先归

城南高楼出乔木,下有方塘秋水足。

新霜未变草木鲜,晚日旋催梨枣熟。

雨荒松菊半榛莽,风老菰蒲初瑟缩。

门前大路多尘土,日中过客无留毂。

开门却扫如有待,下马升堂真不速。

劝我一振衣上黄,临风共倒樽中渌。

肴蔬草草意不尽,丝竹泠泠暗相属。

琳宫仙伯自閒暇,幕府粗官苦烦促。

晚衙簿领当及期,后堂车辖要须漉。

令人更愧东宫师,眷恋溪山弃华屋。

(0)

次韵晁美叔游山见寄

已践修涂到急流,暂回俗驾喜同游。

名为外物知难必,学悟无生信若浮。

骚雅深情追李杜,林泉高兴拉巢由。

迟留更爱灵峰境,青桂风来不待秋。

(0)

开平

冷霰撒行车,呻吟独搔首。

须臾大如席,风卷半空走。

母子鼻酸辛,依依自相守。

书生倒行囊,沽来一樽酒。

暂时借温和,耳热岂长久。

万木舞阴风,言语冰在口。

毡房耿无眠,兀兀听刁斗。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