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初灯后,心情梦草间。未须屈宋作衙官。
柴门浅水借本拟衡山。一老成孤■翩然小饮还。
词人春感避残寒。且待岱堂梅绚醉乡宽。
时节初灯后,心情梦草间。未须屈宋作衙官。
柴门浅水借本拟衡山。一老成孤■翩然小饮还。
词人春感避残寒。且待岱堂梅绚醉乡宽。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与友人在简朴的环境中聚会,享受片刻宁静。"时节初灯后"暗示夜晚时分,灯火初上,时光尚早。"心情梦草间"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梦境般飘忽不定,可能寓含淡淡的忧思。
"未须屈宋作衙官"一句,诗人以屈原和宋玉自比,表示无需过于忧虑仕途,暗示他们更愿意在自然与友情中寻找乐趣。"柴门浅水借本拟衡山"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简朴,柴门前的浅水仿佛是衡山的倒影,象征着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一老成孤翩然小饮还"描绘了聚会中的主角,一位老者独自饮酒,自在轻盈,显示出他的洒脱。"词人春感避残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虽有春寒料峭,但仍想借词句抒发情感,暂避寒冷。
最后两句"且待岱堂梅绚醉乡宽","岱堂"可能指的是某处有梅花盛开的地方,诗人期待在那里欣赏梅花盛开,沉醉于美景之中,以此来舒缓心中的愁绪,让心境变得宽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聚会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姚华对于自然、友情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层台复道盘盘斜,马头冷光摇玉花。
曲葆翩翩映红日,綵旗苒苒舒晴霞。
铿钟考鼓台上宴,花间楼榭层层见。
香雾低濛烂不收,觥筹随酒东西转。
山衔半日王未醉,桂花蟾露滴浓翠。
鼕鼕满板敲金丸,千娥攒碧台门闭。
古铜青涩对秋晓,王乐不极将如老。
孟尝坟上牧童歌,千岁空台长荒草。
土花愁碧古甬平,阴夜鬼荧光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