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罗季能还延陵镇》
《送罗季能还延陵镇》全文
宋 / 刘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眼底纷纷利欲昏,君心当与哲人论。

俗尘不染脩茎露,世味逾轻太古尊。

期月此来当岁俭,寒冬何地不春温。

幡然不惮延陵去,季子清风百世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luónéngháiyánlíngzhèn
sòng / liúzǎi

yǎnfēnfēnhūnjūnxīndāngzhérénlùn

chénrǎnxiūjīngshìwèiqīngtàizūn

yǒudāngsuìjiǎnhándōngchūnwēn

fānrándànyánlíngqīngfēngbǎishì

翻译
眼前纷扰的名利让人头脑昏沉,您的心应与智者交谈。
世俗尘埃不沾染你高尚如修竹的品性,世事的苦涩比古代的尊贵更显淡泊。
期待满一个月后,今年会是丰收之年,即使寒冬,何处不存春天般的温暖。
您毅然决然,不惧离别如延陵季子般清廉,季子的高风亮节将流芳百世。
注释
纷纷:形容杂乱众多。
哲人:智慧的人,指有深度的思想者。
脩茎露:比喻高尚纯洁的品格。
太古尊:古代的高贵,象征极高的地位或品质。
期月:满一个月,表示时间的推移。
春温:春天般的温暖,象征希望和生机。
幡然:突然醒悟的样子。
延陵去:指延陵季子的离去,借指高尚的品德离开。
季子清风:季子,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以其清廉闻名,清风比喻他的美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宰的作品,名为《送罗季能还延陵镇》。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高洁品格的赞赏。

“眼底纷纷利欲昏,君心当与哲人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世俗纷扰、利欲熏心的环境,而诗中的“你”却拥有着超然物外的心境,可以与哲学家般深入探讨生命和宇宙的奥秘。这里的“眼底”暗示了对周围世界的洞察力,“君心”则指的是你那高洁坚定的心志。

“俗尘不染脩茎露,世味逾轻太古尊。”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友人的品格,他如同未经沾染尘埃的清晨露水,不为世间俗务所牵绊。他的心灵轻视世间一切物欲,就像对待远古圣贤一样,充满敬仰之情。

“期月此来当岁俭,寒冬何地不春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诗中提到时间的流逝,“期月”意味着时光匆匆,而“岁俭”则是希望友人能够珍惜每一天。“寒冬何地不春温”暗示无论在何处,友人的到来都能带来春日般的温暖。

“幡然不惮延陵去,季子清风百世存。”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鼓励和赞扬。诗中的“幡然”意味着豪迈无畏,“不惮”则是毫不犹豫。“季子清风”指的是友人的高洁品格如同清新的风,而这种精神气质将会流传百世。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的结合,展现了对友人品德的高度评价和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刻赞美。

作者介绍
刘宰

刘宰
朝代:宋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江行二首·其二

行行几百里,又过十三矶。

宿雁逢沙落,惊凫带水飞。

山寒花寂寞,江晚树依稀。

自笑无家客,他乡亦当归。

(0)

赠洪山龙门海禅师侍者真净

祝发名真净,从今净已真。

诵经当作佛,持律定过人。

江月空中夜,山花物外春。

龙门多宝藏,种种是奇珍。

(0)

送李克允还黄山别业

蓟门公子息斋孙,畴昔相知礼数敦。

墨竹清风天下慕,玉堂遗史后人论。

衣冠到此如君少,禾黍依然别业存。

三十六峰苍翠好,桃花潭水接东原。

(0)

赋得云梦泽黄鹤楼送李圣瑞之湖广·其一

常闻云梦泽,空阔自天开。

郢树连荆渚,枝江绕楚台。

日落边烽静,春融雪水来。

知君有深量,相对亦雄哉。

(0)

夏夜

浮云散高空,凉露滴清响。

岸帻临华轩,逍遥绝尘想。

碧树含先秋,蛛丝结低网。

寒暑悲岁年,日东月西往。

寄迹如流萍,遥遥背乡党。

飞鸾久不归,孤灯在虚幌。

岂无琴与尊,惜此芳年赏。

竟夕空裴回,俛仰极天壤。

(0)

送张道士归山用唐人韵

烟霞宁久别,归去礼元君。

养道看黄老,将身寄白云。

人依松作伴,身远鹤同群。

回首千峰暮,瑶歌鸟外闻。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