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
灵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
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
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
说食终不饱,直须著力行。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
灵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
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
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
说食终不饱,直须著力行。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开篇即以清澈的海水为背景,表现出一种透明纯净的意境。紧接着,“灵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则描绘了一种神秘的泉水,似乎蕴含着某种道德或规律。
“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诗人观察到一个愚直之人,以简单质朴的方式生活,点燃灯心(即灯芯)并以须发(头发)拂拭,这是对其单纯生活的一种描绘。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普通生活的超脱态度,即使只有很少的柴火(寸樵)也能煮沸整个大海,脚下触摸的是坚硬的大地石。
“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这两句则是对耐心和毅力的一种赞美,即使是将沙子蒸煮成饭这样的不可能任务,也要努力尝试;即便是将砖头磨损成镜面的坚持。
“说食终不饱,直须著力行。”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物质上的满足(说食)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进取。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这里赞美一种宏大的气魄和高尚的人格,以及面对六尺宽广的大地时的从容不迫。
“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那些未能实现自我价值,默默无闻就去世的人或事的一种哀叹和惋惜。他们如同孤独的标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埋葬。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景象以及人生态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那些未能得到认可的人或事的同情。
压花晓露万珠冷,金井咿哑转纤绠。
宝阶寂寂苔纹深,东风摇碎湘帘影。
芙蓉帐暖春眠重,窗外啼莺唤新梦。
推枕起来娇翠颦,一线沈烟困金凤。
游丝飞絮俱悠飏,慵倚绣床春昼长。
郎马不嘶芳草暗,半筛急雨飞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