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
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
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
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
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
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
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
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
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
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
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
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
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
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
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
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
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
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
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
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
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
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苦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暴雨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损失,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首句“吾闻老子言,骤雨不终日”,引用老子的话,暗示风雨虽急,但不会持续太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信仰。接着,“天道信有常,如何亦难必”则表达了对天道难以预测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方春常苦雨,入夏势转疾。滂沱每彻晨,滴沥又连夕”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连续不断的暴雨景象,给人以压抑之感。“幸尔暂开明,俄然复奔轶”描述了短暂的晴朗之后,雨势再次猛烈起来。
“田畴浩汤汤,浸与太湖一”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泛滥,农田被淹没,甚至与湖面相接的场景,展现了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吁嗟生民居,化作鼋鼍窟。旦夕不自谋,卒岁岂遑恤”表达了暴雨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困扰,许多人无家可归,生活陷入困境。
“岁行况在午,月宿乃离毕”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这种苦难可能会长期持续。“挽日当谁能,补天恨无术”表达了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的无奈。“安得万里风,吹使雨脚绝。青天净无云,红轮皎然出”则是诗人对结束这场暴雨的渴望,希望有强大的力量能够驱散乌云,带来阳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暴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
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
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
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功名事,山林计。
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
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
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扇荷偷换羽葆。院宇人声窈。
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新雨抽嫩草。檐花闹。
一片萍铺沼。燕雏小。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
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乡号无何但日到。休觉。
陶然身世尘表。
兰桡环城数叠。雾雨侵帘箔。
翠竹交苍树,幽鸟声声如答。苇岸游绿鸭。暮山合。
天际浓云罨。水周匝。提携一醉,浊贤清圣欢洽。
瀛洲美景,尽道东南都压。今日愁颜回笑颊。飞屧。
且将萱草归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