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自惯雪山寒,笑杀诗人觅懒残。
梵语本空何足听,天花虽好有谁看。
北门不信斋无室,西域徒闻戒有坛。
邪正分明如黑白,鲍鱼莫误作芝兰。
铁衣自惯雪山寒,笑杀诗人觅懒残。
梵语本空何足听,天花虽好有谁看。
北门不信斋无室,西域徒闻戒有坛。
邪正分明如黑白,鲍鱼莫误作芝兰。
这首诗是明代吴俨所作的《仁仲斋居和章盛誇僧寺之美复用前韵戏之》。诗中以戏谑的口吻,对比了斋居生活与僧寺的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句“铁衣自惯雪山寒”,以“铁衣”象征艰苦的生活环境,暗示诗人对斋居生活的适应与习惯,同时也暗含了对僧人生活的向往。次句“笑杀诗人觅懒残”,通过幽默的语气,表达了对追求闲逸生活的诗人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斋居生活的满足与自豪。
接着,“梵语本空何足听,天花虽好有谁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斋居生活与僧寺的美进行了对比。诗人认为,虽然僧人生活在充满神秘色彩的环境中,但那些外在的美,对于斋居的他来说,却显得有些空洞无物。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身斋居生活的独特见解,认为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充实。
后两句“北门不信斋无室,西域徒闻戒有坛”,通过对比斋居与僧寺的设施,再次强调了斋居生活的独特之处。诗人并不相信斋居生活会缺少任何必要的设施,也不认为远方的僧寺戒坛能替代斋居的内在价值。
最后,“邪正分明如黑白,鲍鱼莫误作芝兰”,这两句以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斋居生活的纯粹与高洁,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混淆善恶,不要将低俗的事物与高尚的事物相提并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斋居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宦游履危涂,常撄机阱惧。
家居对田园,信脚得平路。
渊明千载士,既出乃更悟。
新欢见僮稚,喜气到草树。
胸中自立豁,所适皆胜遇。
嗟人尔何为,空诵归来赋。
达人岂必仕,出处本同素。
献陵十亩园,想像富嘉趣。
直求古人心,著君荣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