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景歌·其七》
《八景歌·其七》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古风

西岭骤暗销残晖,芷岸兰汀堆夕霏。

数声撞空九天半,知有招提隐翠微。

风助馀音响崖谷,萧萧暝港孤舟宿。

禅关栖鸟争寒木,归僧疾步穿山麓。

嗟此何景兮烟寺晚钟,丹青欲尽焉能穷。

(0)
翻译
西岭的余晖突然消散,芷草岸边的兰汀铺满了傍晚的雾霭。
几声钟声穿透半空,仿佛知道有座隐藏在翠绿山色中的寺庙。
风吹过,回荡着空洞的余音,山谷间传来萧瑟的声音,一只孤舟停泊在昏暗的港湾。
禅房里的鸟儿为争夺寒冷的树枝而鸣叫,归来的僧人匆匆穿过山脚。
感叹这傍晚烟雾缭绕的寺庙钟声,画卷般的景色如何能描绘完尽。
注释
骤暗:突然变暗。
残晖:夕阳余晖。
芷岸兰汀:芷草和兰花生长的岸边。
招提:寺庙。
翠微:青翠的山色。
禅关:禅房。
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
晚钟:傍晚的钟声。
丹青:绘画。
穷:尽头,完尽。
鉴赏

这首宋诗《八景歌(其七)》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山寺周围的景象。首句“西岭骤暗销残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岭瞬间被暮色笼罩的情景。"芷岸兰汀堆夕霏"则进一步渲染了水边的植物丛中弥漫着傍晚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数声撞空九天半"通过钟声穿透云霄,暗示了山寺的存在,"知有招提隐翠微"则点明了寺庙隐藏在青翠山色之中。接下来的诗句“风助馀音响崖谷”描绘了风吹过山谷,使得钟声回荡,增添了空旷与寂寥感。

"萧萧暝港孤舟宿"写的是港湾中泊着的一叶孤舟,随着夜幕降临,显得更加孤独。"禅关栖鸟争寒木"描绘了僧侣们归巢的鸟儿在寒冷的树枝间寻找栖息之处,反映出僧侣生活的清苦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嗟此何景兮烟寺晚钟,丹青欲尽焉能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叹,感叹这如画的风景和悠扬的晚钟声无法用文字完全描绘,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傍晚的静谧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深感慨。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杜鹃花

鹤林仙药自年年,漫以开时号杜鹃。

玉女不劳珍护惜,老僧欲普钵中传。

(0)

春日偶成·其二

渐觉少壮迈矣,何妨丘壑终焉。

交游酒伴诗伴,踪迹花边柳边。

(0)

送黄逢永之当阳司谕

十年彩笔冠词场,却领青毡入楚乡。

雨雪乍怜今日别,关山先念异时望。

登台定奏雄风赋,怀古重歌白雪章。

知是肃皇汤沐地,千秋王气满宫墙。

(0)

立春前一日韩太史绪仲何进士卜熙黎山人不回过寓赏梅

东风吹暖腊梅知,索笑巡檐得几枝。

春色共怜京国早,芳华犹比故园迟。

含情易入仙郎梦,赠远长违驿使期。

浊酒清灯聊此夜,催残寒雪又花时。

(0)

送何老师册封河南二首·其一

几载词林供奉中,皇华新跃五花骢。

小山旧赋丛生桂,一叶新秋剪旧桐。

路指岳灵瞻绛节,筵开淇水浥清风。

梁园岂少邹枚在,授简何如上客工。

(0)

舟过望匡庐作

仙都万仞接蓬莱,秀结芙蓉面面开。

五老云霞空外举,九江风雨望中回。

洞传白鹿今谁主,社辟东林几客来。

自笑生平耽胜赏,翻从眼底负登台。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