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付于人有此身,此身用处是元神。
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
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
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
天付于人有此身,此身用处是元神。
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
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
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人的本质与学习的重要性。诗人首先指出,上天赋予人类生命,其根本在于内在的精神力量。接着,通过“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人应当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分辨事物优劣的能力。这不仅是对感官功能的肯定,更是对道德判断力的强调。
随后,“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两句,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与技能时,不应过于贪多求全,而应保持内心的纯粹与真实。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在于对本真的坚守,而非外在形式的堆砌。
最后,“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则表达了对过度教诲的反思。诗人认为,每个人内心都蕴含着完整的力量和智慧,无需过多的外在指导,真正的引导应该是激发内在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外在的规范和教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学习的意义以及教育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启示意义。
肇三圣兮传一中,建人极兮参洪蒙。
元圭锡兮汝绩,昭华归兮汝躬。
大道公兮均嬗继,家天下兮繇姒氏。
嵩石兮发祥,讴歌兮与子。
誓甘野兮服叛,养国老兮贵齿。
席不重兮味不贰,琴瑟屏兮钟鼓置。
思皇训兮克俭,心敬承兮敢坠。
祀四百兮绵景祚,兆大横兮垂异世。
越山兮蜿蜒,镜水兮漪。
焕祠宫兮屹峙,肃庑祀兮愉然。
端冕兮龙章,执圭兮琳琅。
想规重兮短叠,恍韶奏兮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