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年林下意何长,岩谷风霜亦备尝。
俗客不曾交得到,达人应未以为狂。
江亭昔造怀宁海,石屋今居似濑乡。
谁拟上饶新太守,却因朝谒到山阳。
累年林下意何长,岩谷风霜亦备尝。
俗客不曾交得到,达人应未以为狂。
江亭昔造怀宁海,石屋今居似濑乡。
谁拟上饶新太守,却因朝谒到山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答太守虞察院游仙岩诗》。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累年林下意何长,岩谷风霜亦备尝。"
这两句写诗人在山林间居住多年,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意何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而"亦备尝"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风霜变化都有所感受,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俗客不曾交得到,达人应未以为狂。"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生活方式与世俗不同,他不与普通的旅客或过客往来,而是与那些有见识、有同感的人交流。这也从侧面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和选择。
"江亭昔造怀宁海,石屋今居似濑乡。"
这里描述的是诗人的生活场所,从前在江边的亭子里思念宁静的大海,现在则是在山中的石屋里,感觉就像是在水边的乡村。这两种环境都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亲近的感受。
"谁拟上饶新太守,却因朝谒到山阳。"
最后两句写的是有人想推荐诗人去见新的太守,但诗人自己却因为早晨的拜访而到了山阳。这表明了诗人的独立性格,他不屑于参与世俗的权谋斗争,而是更愿意保持自己的自由和纯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以及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笑此山人,抛却白云,又来玉京。
忆太华黄河,曾观钜丽,轻衫短帽,只恁飘零。
鸥鹭洲边,杉萝溪上,尽可渔樵混姓名。
瓶无粟,有西山芝熟,南涧芹生。底须役役劳形。
但方寸宽闲百念轻。
况末路逢人,眼应多白,东风吹我,鬓已难青。
酒浪翻杯,剑霜闪袖,磊块频浇未肯平。
何妨去,借相牛经读,料理归耕。
看秋容渐好,一番雨,一番凉。
试点检吾家,小山丛桂,金粟都黄。
涛江限他吴越,便胥魂、不似向时狂。
眼底龙飞凤舞,梦中狐啸鸱张。茫茫今古总堪伤。
歌罢意难忘。甚老矣稽生,五弦挥手,怕听清商。
渊明平生师友,白衣人、借与我持觞。
若问醉翁年纪,指渠松柏高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