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吹雪满杉山,清赏凭高出玉寰。
寒倚半空飞阁外,光摇百尺画阑间。
剡溪欲访饶清兴,梁苑分题判醉颜。
独羡山公多郢曲,调高能使和人艰。
阴风吹雪满杉山,清赏凭高出玉寰。
寒倚半空飞阁外,光摇百尺画阑间。
剡溪欲访饶清兴,梁苑分题判醉颜。
独羡山公多郢曲,调高能使和人艰。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阁楼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景的静谧与壮观。首句“阴风吹雪满杉山”,以阴冷的风和飘落的雪花营造出一种寒冷而肃穆的氛围,杉山作为背景,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接着,“清赏凭高出玉寰”一句,点明了诗人站在高处欣赏雪景的独特视角,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凸显了雪景的纯净与高雅。
“寒倚半空飞阁外,光摇百尺画阑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中阁楼的景象。阁楼在半空中独立,与皑皑白雪相映成趣;阁楼上的栏杆在阳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雪景的静态美,又突出了阁楼的动态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后四句“剡溪欲访饶清兴,梁苑分题判醉颜。独羡山公多郢曲,调高能使和人艰”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诗人想象着像古代文人一样,前往剡溪寻访清幽之地,或是参与梁苑的诗歌雅集,享受饮酒赋诗的乐趣。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能创作出高妙曲调的山公(可能指历史上的名士)的羡慕之情,认为只有这样的高超技艺才能让他人难以模仿或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中阁楼的美景,还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清风生山巅,微雨在山脚。
后山路始穷,前山壁又削。
飞龙中忽断,奔马势旋却。
两山郁嵬峨,一水相互络。
泄云天光漏,仄壁石气错。
俯逐饮涧猿,仰睇投林雀。
高低总臲卼,下上殊苦乐。
彼途俄复经,此路邈如昨。
相见难相从,青冥倚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