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燕四首·其四辞巢》
《咏燕四首·其四辞巢》全文
清 / 戴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弱羽飘零又一秋,伤心霜落水痕收。

尘侵故垒魂应断,月落空梁梦尚留。

路指乌衣来往处,话深鸿雁别离洲。

相思目极昭阳影,空数昏鸦集戍楼。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辞巢后的凄凉景象与情感寄托。首句“弱羽飘零又一秋”以燕子的羽毛轻盈而脆弱,象征着它们在秋季的迁徙中所面临的艰难与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着,“伤心霜落水痕收”一句,通过霜降后水面痕迹的消失,隐喻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尘侵故垒魂应断,月落空梁梦尚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故垒(旧时的堡垒或营寨)被尘土覆盖,似乎预示着历史的遗忘与变迁;而空梁上的月色与梦境,则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现实的荒凉与内心的回忆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路指乌衣来往处,话深鸿雁别离洲”则通过乌衣巷和鸿雁洲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生活场景的追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乌衣巷是南京的一条著名街道,与诗人可能有着特殊的记忆联系;而鸿雁洲则是古人常用来比喻朋友分别之地,此处借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相思目极昭阳影,空数昏鸦集戍楼”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昭阳影可能是昭阳殿的光影,象征着诗人对某位特定人物的思念;而黄昏时分聚集在戍楼上的乌鸦,既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孤独与寂寞的心境。这两句不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还蕴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燕子辞巢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戴梓
朝代:清

(1648—1725)清浙江钱塘人,字文开。通天文算法,能自制火器。三藩乱时,以布衣从康亲王杰书军,授道员。战后,得康熙帝召见,授侍讲,参与纂修《律吕正义》。后遭人谗毁,谪戍关东,靠售书画文字度日。所造“连珠铳”,实为原始机关枪。有《耕烟草堂诗钞》。
猜你喜欢

沁园春.戏代叔岱先生答

先生得书,再沥馀杯,敬谢客言。

叹古往今来,几场蚁斗,山林朝市,到处蜗涎。

卿论自佳,仆狂殊甚,枉费相如谏猎篇。

吾衰也,只短衣射虎,便拟终焉。此虽鸷愧鹰鹯。

看猛气雄心非偶然。

正霜天袖手,试观其怒,中原赌命,肯受人怜。

藉尔骁腾,消馀磊块,长日浮沈里闬间。

公休矣,姑从吾所好,以待来年。

(0)

沁园春.夜宿卫辉府使院

白月明明,青火荧荧,忧来无方。

有败砖碎甓,当年碧瓦,残煤冷烛,昔日红墙。

铜沓椒图,绮钱交网,赢得行人叹一场。

辘轳畔,凭凤箫吹透,几阵新凉。无端一梦荒唐。

梦应教邹枚缀末行。

似朦胧帘外,宫娥阿监,依稀殿上,玉几金床。

忽听鸡鸣,旋催马首,淇水东流划太行。

回头望,见驿楼飘渺,苑榭微茫。

(0)

苏武慢.送孙郎贾汝宁

胃脯击钟,马医连骑,閒者吾闻之矣。

神仙无路,将相难为,只有鬻财可耳。

解人吾子,健者孙郎,遂作急装而起。

看翩然、袨服鸣鞭,矫若奔泉渴骥。

又何须、西贾巴巫,南游滇僰,动足下床万里。

天中上郡,汝水雄关,尽可持筹列肆。

鲍革千箱,貂褕百袭,傲杀毛锥之子。

只倡楼、莫拥如花,速办腰缠归计。

(0)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

翩何青帝姗姗也,将近江南几驿。

婪尾深杯,换头小令,冶习那能销得。任他仙释。

算换民年光,也应沾臆。

慵倚阑干侧帽,不忍弄烟色。差喜渐无人识。

楞严才注罢,门庭寂。

三径苔铺,一篱梅绽,相与从无疏密。

鹤窥草阁,雀啄柴门,宜春休帖。

爱煞溪痕,斜桥成小立。

(0)

春夏两相期.初夏同友人东郊外访吴绳圃园居

有罗罗、水烟千顷。夜来初浣篱径。

紫艳红芳,屋角墙头相映。

草香小巷入都迷,竹暗层扉敲谁应。

浅漾风帘,爱他草阁,居然舴艋。幽栖不似尘境。

只閒驱菊蠹,小除松瘿。湿翠难名,到此万缘真冷。

牙签乱插道书香,板桥对掩僧庐靓。

惆怅曾分,半榻莺声,一杯花影。

(0)

天香.中元感旧

夹路幡竿,盈城梵呗,分明元夜灯市。

露湿巫箫,秋生赛鼓,头上月轮初霁。

金波潋滟,还泻做、万家红泪。

天与玉容争淡,烟飘粉裙偏丽。许多流莺声细。

似啼猿、楚峡嘹唳。只有小坟新冢,谁修薄祭。

空伴唐陵汉寝,都一样、凄凉野田里。

黄土鸦鸣,白杨风起。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