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别萱桂》。诗中的“使君”指的是官员或贵族,而“竟不住”则表达了一种突然离去的情景。"萱"和"桂"都是植物,其中"萱"通常象征着平凡和低贱,"桂"则代表着高贵和芬芳。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两种植物的不同命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这两句表明尽管官员离去了,但仍旧留下了那些无用的栽培,如同栽种萱和桂一样。这也隐喻着世事的变迁和人间的情感。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这两句则进一步指出,即使是高贵如桂,也有人愿意留恋其名;而平凡如萱,却连忘记烦恼的意义都没有。这两句深化了前文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荣华富贵与平淡无奇之间差别的感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这最后一句则转向自然景象,通过月亮一步步地跟随着行者,来比喻那份离别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柔情,还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萱和桂的比较,以及借助月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荣辱、忘怀与留恋等主题的深刻感悟。这也正是白居易诗风中常见的一种特点,即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邃的情思。
万物各有役,无心独浮云。
遂令幽居客,日与山云亲。
植桂比芳操,佩兰思洁身。
何必濯于水,本无缨上尘。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白石招我入书斋,使我速礼金涂塔。
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钱王禁中物。
上作如来舍身相,饥鹰饿虎纷相向。
拈起灵山受记时,龙天帝释应惆怅。
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
钱王纳土归京师,流落多在西湖寺。
钱王本是英雄人,白莲花现国主身。
蛇乡虎落狗脚朕,何如红袍玉带称功臣。
天封坼开即退听,两浙不闻笳鼓竞。
归来佛子作护持,太师尚父尚书令。
一枚传到白石生,生今但有能诗声。
同袍秦外铦师兄,哦诗礼塔作佛事,同吃地炉山芋羹。
何曾薰陆绮床供,但见相轮铜绿明。
哦诗礼塔犹未毕,芦叶低飞山雨湿。
《尧章金铜佛塔歌》【宋·周文璞】白石招我入书斋,使我速礼金涂塔。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钱王禁中物。上作如来舍身相,饥鹰饿虎纷相向。拈起灵山受记时,龙天帝释应惆怅。形模远自流沙至,铸出今回更精致。钱王纳土归京师,流落多在西湖寺。钱王本是英雄人,白莲花现国主身。蛇乡虎落狗脚朕,何如红袍玉带称功臣。天封坼开即退听,两浙不闻笳鼓竞。归来佛子作护持,太师尚父尚书令。一枚传到白石生,生今但有能诗声。同袍秦外铦师兄,哦诗礼塔作佛事,同吃地炉山芋羹。何曾薰陆绮床供,但见相轮铜绿明。哦诗礼塔犹未毕,芦叶低飞山雨湿。
https://shici.929r.com/shici/cV5vuwT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