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源诗卷落吾手,便似移家太白峰。
学道昔惭山世远,知人今愧郭林宗。
空山乐书有遗谱,白日天马无留踪。
太息斯人不可见,厌将两耳闻寒蛩。
剡源诗卷落吾手,便似移家太白峰。
学道昔惭山世远,知人今愧郭林宗。
空山乐书有遗谱,白日天马无留踪。
太息斯人不可见,厌将两耳闻寒蛩。
这首元代张雨的《读戴帅初集》表达了诗人对戴帅初诗卷的赞赏与感慨。首句“剡源诗卷落吾手”描绘了诗人得到戴帅初诗集的欣喜,仿佛将其视为珍宝,如同置身于李白曾游历的太白峰之境。次句“便似移家太白峰”进一步强调了诗卷带给诗人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共鸣。
“学道昔惭山世远”表达了诗人对戴帅初诗才的钦佩,觉得自己在诗歌造诣上难以企及,暗示戴帅初的诗艺如山中隐士般高深。接下来,“知人今愧郭林宗”借用典故,郭林宗以识人闻名,诗人自谦自己在识人方面不如戴帅初,流露出对诗人才情的敬仰。
“空山乐书有遗谱”暗指戴帅初的诗作如同空山中的乐谱,虽无人欣赏,但其价值犹存。“白日天马无留踪”则形容戴帅初的诗才如天马行空,难以追寻其踪迹,赞美其诗风独特。
最后两句“太息斯人不可见,厌将两耳闻寒蛩”表达了诗人对戴帅初这样的才子已逝的惋惜,只能通过诗卷来聆听他的声音,感叹再也无法亲眼相见,只能听到寒蛩的哀鸣,增添了诗的凄凉之感。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戴帅初诗才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人品的深深怀念。
人生大邂逅,多在阡与陌。
飘零各异地,异地成咫尺。
持来双镜光,互照好颜色。
岂惟照颜色,肝胆了不隔。
平生失途马,颠蹶在荆棘。
君既宛转导,又为施羽翼。
君今弃我去,好春失消息。
柳条与梅花,为谁更妆饰。
本自无远别,生灭年仅百。
所悲再见期,又非此旦夕。
既作有情物,得不泪沾臆。
登堂慰君母,母正缝衣裳。
衣裳亦何丽,鬓发亦何苍。
知君当早还,君还我何方。
君今别母时,有我相扶将。
行当我别母,不见君在旁。
劳燕各背飞,春风尔何忙。
独余慈乌声,绕屋空徬徨。
郊行二三里,四望皆村庄。
秋收禾黍尽,露冷林叶黄。
马前一老叟,独在田间忙。
举头见行骑,走避殊仓皇。
我行少仆从,我佩无刀枪。
何以农父避,呼前问其详。
农父荷锄语,战慄立道旁。
今夏贼去后,大兵过此乡。
贼至俱先备,兵来未及防。
村内掳衣物,村外牵牛羊。
人多不敢阻,势凶如虎狼。
老妻受惊死,一子复斫伤。
骨断不能起,至今犹在床。
暮年寡生计,空室无斗粮。
所幸此身健,勉力事农桑。
近凡见兵马,畏怯故走藏。
我闻殊太息,揽辔思徬徨。
问彼统兵者,曾否有肝肠。
灭贼自为贼,何颜答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