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枕乱愁并,廉纤静夜听。响空阶、点滴分明。
一样芭蕉秋战雨,浑不似、故园声。
尘梦苦难醒,劳劳度此生。
湿寒衾、泪已成冰,剩有归心随断雁,飘泊处、又无凭。
支枕乱愁并,廉纤静夜听。响空阶、点滴分明。
一样芭蕉秋战雨,浑不似、故园声。
尘梦苦难醒,劳劳度此生。
湿寒衾、泪已成冰,剩有归心随断雁,飘泊处、又无凭。
这首《唐多令》由清代诗人袁嘉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开篇“支枕乱愁并,廉纤静夜听”,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枕着枕头,听着细雨绵绵,愁绪纷扰的情景。雨声在空旷的台阶上回响,每一滴都清晰可闻,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哀愁,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呼应。
“响空阶、点滴分明”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声的质感和节奏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雨滴敲打在空荡荡的台阶上的声音,感受到雨夜的寂静与凄凉。
接着,“一样芭蕉秋战雨,浑不似、故园声”,诗人将芭蕉叶在秋雨中的声响与故乡的声音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芭蕉叶的沙沙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却无法唤起与故乡相似的感觉,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尘梦苦难醒,劳劳度此生”,诗人感叹于人生的劳碌与梦想的难以实现,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只能在这漫长的一生中劳苦挣扎。
最后,“湿寒衾、泪已成冰,剩有归心随断雁,飘泊处、又无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被湿寒的被褥包裹着,泪水凝结成了冰,心中只有归家的愿望,如同孤独的雁群在飘泊中寻找归宿,但又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地方。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渴望,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词以雨声为线索,串联起诗人的情感世界,从愁绪的开始到对故乡的思念,再到对人生的感慨,最后是归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情感层层递进,意蕴深远。
百岁自逆旅,微官更周流。
应知归来乐,不减万户侯。
渊明一县尹,折腰憎督邮。
松菊绕东篱,田园事西畴。
素琴酌樽酒,稚子相献酬。
朱侯青云士,颇复有此不。
方为功名驱,乃与贤达侔。
筑堂寄閒暇,笑谈指林丘。
蕉黄间荔丹,蚝山荐新篘。
嗟我实何人,市朝亦淹留。
因君动佳兴,拟作汗漫游。
安得二顷田,可卧百尺楼。
巍巍舜治浃嘉生,宴俎丰年万宝成。
禁幄云深开晓色,上林风迥起秋声。
威加鼍鼓雷霆转,喜动龙旂日月明。
应手神珠看电击,旄头消尽铁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