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方欲去,花始见迎春。
避雪迟芳候,攀条怅美人。
分黄邀柳伴,惬赏得茶新。
持此留将送,相怜意更真。
春深方欲去,花始见迎春。
避雪迟芳候,攀条怅美人。
分黄邀柳伴,惬赏得茶新。
持此留将送,相怜意更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迎春花绽放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慨。
首句“春深方欲去”,点明了季节的过渡,春天虽已接近尾声,但并未完全消逝。接着,“花始见迎春”一句,直接引入主题,迎春花在春末初夏之际,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避雪迟芳候,攀条怅美人”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迎春花以情感,它似乎在躲避冬天的严寒,等待着春天的芳菲时节。而当它攀上枝条时,却不禁让人想起那已离去的春天,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念。
“分黄邀柳伴,惬赏得茶新”则进一步描绘了迎春花与柳树、新茶之间的和谐共生,黄色的迎春花与绿色的柳叶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品茗赏花,更是增添了生活的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享受。
最后,“持此留将送,相怜意更真”一句,诗人以迎春花为媒介,表达出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这朵小小的迎春花,诗人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象的情感共鸣,使得这份相怜之情更加真挚动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迎春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美的追求与珍惜。
何事山中閒奕棋,颜如丹渥鬓如丝。
不将白眼看浮世,且向山中歌紫芝。
歌紫芝,心荡荡,嬴秦残忍知不知。
若无张子房,安肯出彤墀。
羽翼太子难动移,虽有缯缴将安施。
扶弱安刘今几时,画中见之恍在斯。
问之不答亦不顾,妙算还他一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