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叶底午蝉嘶,满腹春风寄一枝。
下有行人正愁绝,不知幽咽自缘饥。
阴阴叶底午蝉嘶,满腹春风寄一枝。
下有行人正愁绝,不知幽咽自缘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行人困境的同情。"阴阴叶底午蝉嘶",这里运用了蝉鸣声作为背景,蝉在树叶下鸣叫,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午后时分,蝉鸣尤为明显,反衬出周遭环境的安静。
"满腹春风寄一枝"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这里“满腹”指的是蝉将春天的清新空气都吸入腹中,然后以鸣叫的方式释放出来,好似是在“寄”送着这份春意。
"下有行人正愁绝"一句,转换了视角,从蝉的世界到人的情感。诗人通过行人形象传递了一种悲哀的情绪,这位行人可能是因为饥饿或其他困境而感到绝望。
最后一句"不知幽咽自缘饥",则深化了这种同情心态。这句话意味着行人内心的痛苦与饥饿感受,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实际上他可能在忍受着无法言说的饥饿之痛。诗中的“幽咽”形容的是难以言说的心绪,而“自缘饥”则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还通过行人的困境,抒发了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感悟。
梁王修竹不可识,千秋草合平台迹。
平台主人墨君友,扫出檀栾一千尺。
醉沈淋漓幅素看,枝枝茜翠若可餐。
笔端乍觉烟云绕,堂上时惊风雨寒。
寒声槭瑟生绡起,如在湘江秋色里。
湖州以后称太常,此幅神真良足拟。
主人种竹旧成林,千里提封自作阴。
蟠根出地成龙骨,劲节凌霄引凤吟。
高堂日远悲风木,手泽凄凉馀半幅。
他日尚书阁上图,应写平台万竿绿。
所思在何许,在彼沅与湘。
何以问遗之,解此双明珰。
葺兰结菌桂,室宇何芬香。
佳人殊不至,望望天南方。
烟波弄白日,容与凌风翔。
江空岁云晏,零露成朝霜。
不忍弃所宝,且复自徬徨。
端居有馀玩,思远徒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