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未明,残月光睒睒。
首路黄楼南,楼鼓声紞紞。
我来何苦难,日月徒荏苒。
川行无全功,陆涉此其渐。
桥危惊路折,牛颤畏坡险。
仆夫又已病,衣破胫不掩。
风凄手足皴,霜重语音惨。
我非肉食者,安坐敢自慊。
东方明未明,残月光睒睒。
首路黄楼南,楼鼓声紞紞。
我来何苦难,日月徒荏苒。
川行无全功,陆涉此其渐。
桥危惊路折,牛颤畏坡险。
仆夫又已病,衣破胫不掩。
风凄手足皴,霜重语音惨。
我非肉食者,安坐敢自慊。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黄楼》描绘了一幅黎明前的艰辛旅途画面。首句“东方明未明,残月光睒睒”以暗淡的月光开启,暗示了时间尚早,旅途的艰难已经开始。接下来,“首路黄楼南,楼鼓声紞紞”描绘了行者在黄楼南边启程,楼上传来的鼓声催促着前行,但诗人却感到路途艰难。
“我来何苦难,日月徒荏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为何陷入如此困境的疑问,时光匆匆流逝,却未能带来解脱。接着,他描述了水路和陆路的艰难:“川行无全功,陆涉此其渐”,河流行舟危险,陆地行走步步维艰。
“桥危惊路折,牛颤畏坡险”进一步刻画了具体的困难:桥梁摇摇欲坠,山路崎岖,连驾车的牛都因坡度陡峭而战栗。诗人自身的困苦也不容忽视:“仆夫又已病,衣破胫不掩”,仆人病弱,衣物破损,连基本的遮体都成问题。
“风凄手足皴,霜重语音惨”写出了环境恶劣,寒风刺骨,霜冻严重,连声音都显得凄凉。最后,诗人以“我非肉食者,安坐敢自慊”表达自己的无奈与自责,身为非权贵之人,却不得不承受这样的艰辛,内心充满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苦与挣扎,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深深感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
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夙征肇延津,明晨临大河。
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蛾。
渺渺梁宋区,汗漫纵经过。
自非陵与岸,於安障其波。
扬帆赴中流,四顾莽无涯。
崇云徂广泽,迅风夕吹沙。
积阴不可测,鱼龙偃相加。
前无千尺梁,一苇胡足夸。
人生寡恒居,奚异波上槎。
岂无舟楫志,漂泊当奈何。
飘飘山上葛,累累田中瓠。
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人情易反复,结交有新故。
嗟哉夙昔好,乖弃在中路。
明珠倘无因,按剑不我顾。
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所误。
亮君勖恒德,永副平生慕。
摇落相过地,芳菲晚更亲。
酒醺留媚眼,灯色笑生春。
风雨新晴夜,江山未老身。
百年如不醉,恐负此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