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无可住,却待欲何之。
梦觉空初愿,途穷忆本师。
蝇惟钻故纸,鲲合徙天池。
变化何常理,凭君一转时。
亦知无可住,却待欲何之。
梦觉空初愿,途穷忆本师。
蝇惟钻故纸,鲲合徙天池。
变化何常理,凭君一转时。
这首诗《梦觉》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亦知无可住”,点明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停留的本质,暗示了对世事的洞察与理解。接着,“却待欲何之”则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引人深思。
“梦觉空初愿,途穷忆本师”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转换,反映了人在追求理想与实现愿望过程中的困惑与反思。梦中的愿望在醒来后显得空洞,而当面对困境时,又会回想起最初的信仰或导师的教诲,寻求精神上的支撑。
“蝇惟钻故纸,鲲合徙天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苍蝇钻入旧书堆,象征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寻觅,同时也暗喻了在世俗的束缚中挣扎;将人比作大鹏鸟迁徙至天池,象征着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最后,“变化何常理,凭君一转时”总结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强调了时间的力量与转瞬即逝的真理。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要保持灵活与适应性,适时地转变自己的态度与行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个人与社会、追求与放弃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与成长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