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
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
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情感和独特的情操。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这两句诗表明诗人与友人已有十年的分别,每当听到新蝉鸣叫时,都会不自觉地想起远方的朋友。蝉鸣声成为了他们情感联系的一种符号。
“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以及共同聆听蝉鸣声的情景。洛阳城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也让诗中的情感交流显得更加温馨。
“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了蝉鸣声在寂静环境中的突出效果。蝉鸣声不仅是声音的存在,更成为一种能引起内心共鸣的情感体验。
“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这两句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凉爽气息,以及这种气息如何激发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蝉鸣声似乎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实的一种桥梁。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象,如残存的槿花和古老的槐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清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不禁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历程和时间的流逝。
“虽无索居恨,還动长年情。”这两句表达了即使没有特别的不满或遗憾,但对于过去美好的时光依然充满深厚的情感。蝉鸣声成为了唤醒这种情感的关键。
“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最后两句诗流露出一种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的心境。尽管岁月匆匆,但只要自己的听力还能捕捉到蝉鸣声,这份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就依然可以被延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热爱。白居易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这些深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到诗句之中,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秋山秋水净无烟,玉露如珠累累圆。
天酒酿成寿酒好,萱堂晋爵海中天。
海天环屿奇六六,生长女宗岂偶然。
陇西壸范高阳秀,甲子重翻二十年。
有时数霞落天半,有时玩鹤戏海边。
绕膝舞庭森玉树,兰馨桂馥相映妍。
昨夜湖西浮瑞气,流光万顷到瀛壖。
晓望五云三岛现,长生歌曲奏金仙。
是日天书来介寿,岁星岁岁烂华筵。
登堂拜母无量佛,笑说三万又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