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厌侯鲭静室来,卜居邻近钓鱼台。
旧山鹤怨无钱买,新竹僧同借宅栽。
斗酒谁从杨子学,扁舟空访戴逵回。
抽毫有污东阳望,但惜明时老涧才。
久厌侯鲭静室来,卜居邻近钓鱼台。
旧山鹤怨无钱买,新竹僧同借宅栽。
斗酒谁从杨子学,扁舟空访戴逵回。
抽毫有污东阳望,但惜明时老涧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题目为《题林处士肥上新屋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久厌侯鲭静室来,卜居邻近钓鱼台。"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以及选择一个靠近钓鱼台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这里的“钓鱼台”常常是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象征,表明诗人渴望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旧山鹤怨无钱买,新竹僧同借宅栽。"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他与自然的关系。“旧山鹤”可能是指诗人所居之地的自然风光,而“新竹僧同借宅栽”则显示出一种简朴而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人与僧人共同在这个地方种植竹子,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
"斗酒谁从杨子学,扁舟空访戴逵回。" 这两句中的“斗酒”和“扁舟”都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写照,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而“杨子”和“戴逵”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逸典范。
"抽毫有污东阳望,但惜明时老涧才。"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被世人认知的感慨。“抽毫”意指提笔作文,而“东阳望”可能是诗人所居之地的景致。“但惜明时老涧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事已高、才华将逝的无限惆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
无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且喜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
少年跃马同星使,免得诗中道跨驴。
之子敷王泽,迢迢蜀栈东。
颁条有馀刃,对酒与谁同。
身占贤良籍,家传道德风。
远民思静理,即此是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