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
这是一首表达归隐田园生活愿望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世俗的差异,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一句,诗人以东汉时期的隐士渊明为例,他放弃了官职回到家乡的柴桑。这里的“归欤”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则是诗人自比,自己的居所也在那个方向,从高处看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就像看待尘土一般。这里的“秕糠”形象生动,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蔑视。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坦然,只是担忧着日常的饮食问题。这里的“绝粮”指的是断绝了官场的供给,转而自食其力。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则是表达诗人愿意辞去繁华的生活,亲自动手种植劳作于山间。这里的“耒耜”描绘了农事的辛勤。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这句中,“命之穷”指的是命运的贫困,而“螟蟘”则是庄稼被害虫咬蚀的形象,比喻着时光易逝,事业无成。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诗人曾经做过流浪的人,行迹遍布四处,但现在却选择了归隐。
最后,“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则是表达诗人的决心,即便衣带着尘土,也要回到田园生活中去。这里的“祖离觞”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酒器,比喻着不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俗世,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困境和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