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诗六首·其二和杂诗》
《和陶诗六首·其二和杂诗》全文
宋 / 王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

(0)
翻译
陶渊明离开了彭泽县,他的归宿在柴桑乡。
我的家乡就在附近,俯瞰世间琐碎之事。
环顾四周没有忧虑,忧虑的是粮食断绝。
我不怕辛勤劳作,犁田的工具就放在山的南面。
可惜命运多舛,每年都有虫害侵袭庄稼。
我选择做个游荡无业之人,足迹已经遍布四方。
我挥袖离去,何必再举行告别宴呢。
注释
渊明:陶渊明。
彭泽:地名。
归欤:回归之意。
柴桑:地名。
我里:我的家乡。
世秕糠:世间琐碎的事物。
顾瞻:环顾。
绝粮:断粮。
躬耕:亲自耕作。
耒耜:农具。
山之阳:山的南面。
命之穷:命运困苦。
螟蟘:害虫。
游手民:无业游民。
足迹:行踪。
四方:各地。
拂衣:挥袖。
祖离觞:告别宴。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归隐田园生活愿望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世俗的差异,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一句,诗人以东汉时期的隐士渊明为例,他放弃了官职回到家乡的柴桑。这里的“归欤”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则是诗人自比,自己的居所也在那个方向,从高处看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就像看待尘土一般。这里的“秕糠”形象生动,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蔑视。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坦然,只是担忧着日常的饮食问题。这里的“绝粮”指的是断绝了官场的供给,转而自食其力。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则是表达诗人愿意辞去繁华的生活,亲自动手种植劳作于山间。这里的“耒耜”描绘了农事的辛勤。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这句中,“命之穷”指的是命运的贫困,而“螟蟘”则是庄稼被害虫咬蚀的形象,比喻着时光易逝,事业无成。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诗人曾经做过流浪的人,行迹遍布四处,但现在却选择了归隐。

最后,“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则是表达诗人的决心,即便衣带着尘土,也要回到田园生活中去。这里的“祖离觞”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酒器,比喻着不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俗世,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困境和世事变迁的无奈感受。

作者介绍

王阮
朝代:宋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猜你喜欢

山中楚辞·其二

月澄午兮收云,嚼鲜芳兮予酒。

朝列宿兮将举,炯其北兮惟斗。

斡四令兮无惰,活元气兮眑眑。

一罍兮上诉,思超凡兮辞垢。

(0)

中秋夜登秀台二绝·其二

冰娥看尽人间世,好事如公不数枚。

却唤清罍相揖酌,汝听下界息成雷。

(0)

次韵江朝宗梅花·其二

踏雪归来水路长,亲曾相见白云乡。

风来风去都无那,分付行人一点香。

(0)

寄八十僧宝月溪

同庚同志又同师,湖海无人是旧知。

百念俱灰惟一癖,死为鬼后亦吟诗。

(0)

舟中枕上

官塘来往纤纷纷,月入疏篷漏碎纹。

数尽寒更天未晓,两三声雁枕边闻。

(0)

继老堂

冷酒十分无客送,轻国一两有民攀。

将老未闻金作印,师寒犹用铁为衣。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