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山林物,中间一念差。
稻粱今懒种,况乃种桃花。
本是山林物,中间一念差。
稻粱今懒种,况乃种桃花。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反思。首句"本是山林物"暗示了诗人原本可能向往自然的生活,然而"中间一念差"揭示了他内心的转变或妥协,可能是被世俗欲望所影响。接下来的"稻粱今懒种"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漠,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农事,甚至觉得种植稻谷都显得多余。最后一句"况乃种桃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意指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再关心,转而倾向于更为理想化的"种桃花",这可能是象征着追求精神享受或归隐田园的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超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士人对于个人理想的坚守与追求。
右文天子朝明光,汉陛晓列千官行。
罢朝不归按霓裳,黄门群袭御殿香。
翠盖趣驾黄微张,日高宫树遮回廊。
侍臣进册俨在旁,香罗覆帕牙签长。
前规尧舜后三王,六维龟鉴策最良。
圣心自约昔未堂,日有所就月有将。
公书万卷胸中藏,海涵地负谁可当。
官粗住下百报忙,独留真儒传紫皇。
茶瓯拜赐近御床,天颜咫尺瞻龙章。
金叶旧事不足方,人如褚马才亦常。
说定惟服宁可忘,设施行当见庙堂。
可使风俗还轩黄,有时问道崆峒乡。
广成之师寿百昌,千有三百岁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