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疏影豆茅茨,白石漫漫客子悲。
落叶欲分煎茗火,残更裁得寄僧诗。
寒窗十载醒人梦,暗泪三年许尔知。
北地故人应有信,好花恰结雁来时。
远山疏影豆茅茨,白石漫漫客子悲。
落叶欲分煎茗火,残更裁得寄僧诗。
寒窗十载醒人梦,暗泪三年许尔知。
北地故人应有信,好花恰结雁来时。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远山疏影豆茅茨,白石漫漫客子悲”以远山的稀疏影子和荒凉的豆茅屋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白石上的足迹仿佛在诉说着旅人的哀愁。接着,“落叶欲分煎茗火,残更裁得寄僧诗”两句,通过落叶与煎茶、夜深时分写给僧侣的诗,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对友情的怀念。
“寒窗十载醒人梦,暗泪三年许尔知”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孤独与思念,十年寒窗苦读,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自己知晓,三年的隐忍与泪水,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最后,“北地故人应有信,好花恰结雁来时”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期待与祝福,希望在花开之时,能够收到友人的回信,传递彼此的关怀与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凄凉景色时的孤独、思念与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