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露凝疏竹,香风递远荷。
科头南海月,绝耳虎门波。
僻地栖来惯,清宵得处多。
老怀凉不寐,听得采莲歌。
滴露凝疏竹,香风递远荷。
科头南海月,绝耳虎门波。
僻地栖来惯,清宵得处多。
老怀凉不寐,听得采莲歌。
这首诗描绘了露水在稀疏的竹叶上凝聚,微风吹过远处荷花的香气,以及在南海之月的照耀下,远离虎门波涛的声音。诗人身处偏僻之地,习惯了夜晚的宁静,每晚都能听到采莲歌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绘,如视觉的“疏竹”、“南海月”,听觉的“香风”、“采莲歌”,以及嗅觉的“远荷”的香气,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同时,通过“僻地”、“清宵”等词语,也透露出诗人可能身处远离尘嚣之处,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