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扁舟自西下,二堡相望无一舍。
吴藩判枢翻覆儿,窄衫小弓矜骑射。
归人重经但流水,豆陇弯弯低复起。
长途遗庶数十家,三四酒旗风靡靡。
君不见邠公迁岐山,卫人城楚丘。
外患内修古所侔,成同败异嗟世□。
忆昔扁舟自西下,二堡相望无一舍。
吴藩判枢翻覆儿,窄衫小弓矜骑射。
归人重经但流水,豆陇弯弯低复起。
长途遗庶数十家,三四酒旗风靡靡。
君不见邠公迁岐山,卫人城楚丘。
外患内修古所侔,成同败异嗟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旧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忆昔扁舟自西下”,诗人回忆起往昔乘舟从西边而来的情景,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接着,“二堡相望无一舍”描绘了当时荒凉的景象,两座城堡相对而立,四周空无一户人家,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氛围。
“吴藩判枢翻覆儿,窄衫小弓矜骑射”这一句通过对比,讽刺了某些权贵子弟的虚浮与无知,他们虽然身着窄衫,手持小弓,却自以为精通骑射,实则徒有其表,缺乏真才实学。
“归人重经但流水,豆陇弯弯低复起”转而描写自然景色,归来的旅人只能看到蜿蜒的水流和弯曲的豆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长途遗庶数十家,三四酒旗风靡靡”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村落景象,尽管只有几十户人家,但偶尔可见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最后,“君不见邠公迁岐山,卫人城楚丘。外患内修古所侔,成同败异嗟世□”诗人以历史典故作结,借邠公迁岐山、卫人筑楚丘之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反思。这两句中的“成同败异”蕴含深意,既是对历史兴衰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的隐喻,提醒人们历史的规律性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
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
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
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已,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