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伯襄太史封秦藩二首·其一》
《送李伯襄太史封秦藩二首·其一》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持节俄将视草虚,策文仍是史公书。

人从真气沾星使,槎泛天河上斗墟。

明月小山丛桂侣,新秋一叶剪桐初。

离心巳托南征雁,能到罗浮问起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送李伯襄太史封秦藩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

首联“持节俄将视草虚,策文仍是史公书”,以“持节”、“视草虚”、“策文”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即将出使的情景,同时暗含对友人学问渊博、文采斐然的赞誉。这里的“史公书”可能是指友人所撰写的史书或文书,体现了其在历史学或政治上的贡献。

颔联“人从真气沾星使,槎泛天河上斗墟”,运用浪漫的想象,将友人比作星辰使者,乘着槎木船在银河之上航行,寓意友人此行将如星辰般照亮他人的道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颈联“明月小山丛桂侣,新秋一叶剪桐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月亮高悬,小山间桂花飘香,新秋的第一片梧桐叶轻轻落下。这一联不仅渲染了送别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友情的珍惜。

尾联“离心巳托南征雁,能到罗浮问起居”,借用了“南征雁”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旅途的牵挂和祝福,希望友人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并在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询问友人的起居情况,既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蕴含了对友谊长存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闲中好二首·其一

闲中好,月色穿窗冷。幸有合欢花,低徊伴孤影。

(0)

满江红.乞叙

弄笔涂鸦,愁来似、云兴波涨。

许屈指、年华易去,可禁频恙。

噩梦几番掷过了,半生心事毫端上。

检残篇、绿酒若为消,谁相饷。风景好,春摇漾。

题咏处,曾酬唱。奈寻香摘艳,蝶衔蜂酿。

玄晏当今文学老,校书天禄燃藜杖。

比无言桃李却多言,雨花状。

(0)

踏莎行.和凝云春思,翻教阿母疑余似破瓜年,亦何须疑,直当信耳,作问疑词戏示琼草

芳草青归,梨花白润,春风又入昭阳鬓。

绣窗日静绮罗闲,金镏二八人如蕣。

碧字题眉,红香写晕,青鸾玉线裙榴衬。

若教阿母不须疑,妆台试向飞琼问。

(0)

浣溪沙.雪霁

万树苍茫尽夕烟,庭梅半吐小窗前。

星河耿耿月初悬。

寒漏声中消蕙草,腊花影里润芸蝉。

此时良夜更堪怜。

(0)

浣溪沙

芳草依依道路斜。白云何处是仙家。

空馀远碧暮云赊。

红泪滴残清夜月,梦魂长绕淡梨花。

几番临镜黯伤嗟。

(0)

菩萨蛮.克劬北上旬日,计程未达帝都,寒夜不寐,悄然念之

迢迢客路三千里。心牵游子情难已。离思黯然生。

挑灯忆远人。孱孱羸瘦质。怎惯长为客。

午夜板桥霜。怜伊风露凉。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