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
)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孤山寺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这两句以孤山寺被水围困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对“醉墨痕”的提及,引出了诗人对往昔事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楚相"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而“中郎”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自称,暗示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和重逢的情景,通过“踏尘埃陌”和“寻桑枣村”的动作,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往昔在西湖的经历进行反思,将其比喻为一场梦。"灰心霜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高远情怀。
翁家亦旧家,先泽余诗书。
婚媾定一言,道义为葭莩。
念昔鞠尔艰,失恃孩抱初。
幸逢后母怜,包含毛里如。
冠佩视男子,拱揖何与与。
清姿娇玉雪,十岁始裙裾。
虽异姑息情,珍同掌中珠。
令门得所托,相攸吾岂疏。
姑慈易为妇,和风蔼庭除。
尔第慎尔德,宜家复何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