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吕穆仲寺丞》
《寄吕穆仲寺丞》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ngchéng
sòng / shì

shānxiàshuǐqīnménměidàoxiānkànzuìhén

chǔxiāngwèiwángtánxiàoshìzhōnglángjiàndiǎnxíngcún

hángyǒulíngrénshànxuécuò

biéhòuchánglìngzuòzhīwèixiào

jūnxiānchénāiláixúnsāngzǎocūn

huíshǒu西zhēnmènghuīxīnshuāngbìngèngxiūlùn

注释
孤山寺:指杭州孤山的寺庙。
侵门:水漫过门槛。
醉墨痕:指诗人醉后留下的墨迹。
楚相:指古代楚国的丞相,这里泛指历史人物。
未亡:虽已去世。
典刑:典范,榜样。
尘埃陌:尘土飞扬的道路。
桑枣村:隐喻田园生活。
回首:回顾。
灰心:心灰意冷。
霜鬓:白发。
翻译
孤山寺下的水已漫过门槛,每次来访都先寻找那醉墨的痕迹。
当年的楚相虽已不在,但他们的谈笑风生仿佛还在;中郎的典范如今也难以寻觅。
你先踏上尘土飞扬的小路,我也要来寻找那桑枣掩映的村庄。
回望西湖,一切如梦似幻,满头白发的人更无需再提那些往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孤山寺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这两句以孤山寺被水围困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对“醉墨痕”的提及,引出了诗人对往昔事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楚相"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而“中郎”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自称,暗示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分别和重逢的情景,通过“踏尘埃陌”和“寻桑枣村”的动作,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往昔在西湖的经历进行反思,将其比喻为一场梦。"灰心霜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轼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高远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度仙霞岭

鸟道纡回上,猿声缥缈闻。

峰盘三百级,身入万重云。

天地闽中险,阴晴岭半分。

出关尽蛮语,端合作参军。

(0)

长女适郑示诗三章·其二

翁家亦旧家,先泽余诗书。

婚媾定一言,道义为葭莩。

念昔鞠尔艰,失恃孩抱初。

幸逢后母怜,包含毛里如。

冠佩视男子,拱揖何与与。

清姿娇玉雪,十岁始裙裾。

虽异姑息情,珍同掌中珠。

令门得所托,相攸吾岂疏。

姑慈易为妇,和风蔼庭除。

尔第慎尔德,宜家复何虞。

(0)

六月初三日闻蝉

先秋半月蝉初鸣,忽然闻此凄切声。

秋风未振绿树暗,树叶不知蝉早惊。

羁人辗转破午睡,一官匏系何所成。

君不见一岁蝉鸣一回老,头边白发如秋草。

(0)

章夏途中

前山历尽后山来,日暮东西送雨回。

列嶂重关微径出,远烟几道一村开。

老僧鸣磬归香刹,翠鸟衔花过讲台。

南望岱宗青欲滴,碧空云外郁崔嵬。

(0)

咏怀

冷署萧条早放衙,间官风味似山家。

偶来旧友寻棋局,绝少余钱落画叉。

浅碧好储消夏酒,嫣红已到殿春花。

镜中频看头如雪,爱惜流光倍有加。

(0)

老树

懒向东风更乞妍,离披生意转悠然。

古墙卧藓画三面,秃干著花春半边。

垂老子山休作赋,出关宣武合知怜。

漫言臃肿无姿态,桃李何曾到百年。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