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前花影动,枝头有栖鸟。
鸟啼寂无人,落花閒不扫。
帘前花影动,枝头有栖鸟。
鸟啼寂无人,落花閒不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帘前花影动”,开篇便以动态的花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仿佛帘子外的世界正悄悄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也暗示着外界世界的动态与变化。
“枝头有栖鸟”,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枝头,一只鸟儿静静地栖息在那里。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通过鸟儿的存在,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鸟啼寂无人”,当鸟儿发出啼鸣时,却似乎是在寂静中进行,周围没有人的回应。这种反差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落花閒不扫”,最后,诗人关注到了随风飘落的花瓣。这些花瓣并未被清扫,而是静静地躺在地上,与整个场景融为一体。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时间与孤独的深刻思考。通过“花影”、“栖鸟”、“鸟啼”和“落花”的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郁的春日世界,引人深思。
识君名字自童蒙,当日骚坛拔帜雄。
声价连城珍白璧,文章万选重青铜。
即今浪迹贫如洗,犹自狂歌气吐虹。
我料鸢肩必腾上,西行莫惜醉新丰。
天风吹云车,直上九万里。
当头阊阖开,来往古仙子。
麻姑骖鸾行,白发垂两耳。
知阅几沧桑,朱颜非昔比。
仙家日月长,衰老亦如此。
却笑下界人,采药求不死。
天路逢安期,邀余浮绿蚁。
大醉踏月归,托宿瑶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