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敲成罅。向床头、一编佐苦,胜于鸡鲊。
痛惜河梁李都尉,飞将家声善射。
今至此、子卿足下。
陵既孤恩汉负义,睨刀环、再辱男儿怕。
高高月,长城挂。身降名耻凭谁洒。
笑纷纷、人奴卫霍,淩烟描画。
循发更衣闻绪语,起听悲鸣枥马。
正万帐、严更齐打。
读未终篇浮大白,剧堪怜、箭尽兰山者。
颓然醉,花阴藉。
壶口敲成罅。向床头、一编佐苦,胜于鸡鲊。
痛惜河梁李都尉,飞将家声善射。
今至此、子卿足下。
陵既孤恩汉负义,睨刀环、再辱男儿怕。
高高月,长城挂。身降名耻凭谁洒。
笑纷纷、人奴卫霍,淩烟描画。
循发更衣闻绪语,起听悲鸣枥马。
正万帐、严更齐打。
读未终篇浮大白,剧堪怜、箭尽兰山者。
颓然醉,花阴藉。
这首词以《汉书·李陵传》为背景,通过“读汉书”这一行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李陵的深刻同情与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
词的开头“壶口敲成罅”,以壶口开裂的比喻,暗示历史的裂痕,引出对李陵故事的思考。接着,“向床头、一编佐苦,胜于鸡鲊”,通过对比李陵在困境中的书籍慰藉与世俗的美食,突出了精神追求的价值。接下来的“痛惜河梁李都尉,飞将家声善射”,表达了对李陵英勇善战但最终悲剧命运的惋惜之情。
“今至此、子卿足下。陵既孤恩汉负义,睨刀环、再辱男儿怕。”这一句通过引用苏武(字子卿)与李陵之间的故事,强调了李陵在面对汉朝背叛时的无奈与恐惧。接下来的“高高月,长城挂”,以月挂长城的壮丽景象,象征着李陵虽身处绝境,仍保持着高尚的情操与尊严。
“身降名耻凭谁洒”,表达了对李陵投降后的名誉与耻辱无人能洗刷的感慨。接下来的“笑纷纷、人奴卫霍,淩烟描画”,通过讽刺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上的功臣,反衬出李陵的悲剧命运。最后,“正万帐、严更齐打。读未终篇浮大白,剧堪怜、箭尽兰山者。颓然醉,花阴藉。”通过描述夜晚军营的寂静与李陵的醉酒,进一步深化了对李陵孤独与无奈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同情。
整首词以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结构,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同情,以及对个人尊严与历史责任的思考。
媪有才子邻我居,父老欲起高门闾。
此媪不知家有无,但典髻鬟供买书。
今朝恸哭城南道,忍送丧车入秋草。
预愁来岁寒食时,不见襄阳德公嫂。
每逢佳节忆渊明,自采篱边细菊英。
坐见南山横紫翠,遥闻北地落欃枪。
浇胸止赖杯中物,快意岂图身后名。
幸有酒兵堪一举,请公谈笑下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