媪有才子邻我居,父老欲起高门闾。
此媪不知家有无,但典髻鬟供买书。
今朝恸哭城南道,忍送丧车入秋草。
预愁来岁寒食时,不见襄阳德公嫂。
媪有才子邻我居,父老欲起高门闾。
此媪不知家有无,但典髻鬟供买书。
今朝恸哭城南道,忍送丧车入秋草。
预愁来岁寒食时,不见襄阳德公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妇人(媪)的生活境遇及其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同时展现了社会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与哀悼。诗中通过“父老欲起高门闾”这一细节,暗示了媪在邻里间享有一定声望,但其家庭可能并不富裕。她以典当发饰(髻鬟)来购买书籍,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下半部分则转而描述了这位妇人的离世,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城南道上的恸哭,象征着社区对她去世的深切哀悼,而“忍送丧车入秋草”则表达了对逝者安息于荒凉之地的无奈与悲痛。最后两句预想来年的寒食节,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祭奠先人,这里暗示了人们对这位妇人未能在世参与这一传统活动的遗憾,特别是无法与她的丈夫(德公)和嫂子团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情感的交织,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南陌西陂趁物华,归来扶杖重咨嗟。
绿罗浅淡新开叶,红玉玲珑半谢花。
泉溜拍池初跳鲤,柳枝含雨不胜鸦。
啼禽亦有伤春恨,百种鸣声到落霞。
回风萧飒过山西,一望平郊雨脚齐。
但使农畴苏旱稼,敢辞客路踏春泥。
暮投野寺明灯宿,声入幽窗绿树低。
明日尘清洛阳道,呼童严驾候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