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风登小雷尖眺大阑山》
《大风登小雷尖眺大阑山》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昆崙九蜺垂明河,吹台玉级森駊騀。

天教太乙锁伊阙,珊瑚倒绾赪云柯。

银飙画雪沙扬波,挂空笠带飘如莎。

翠屏八面走龙辇,客独揽马胭脂坡。

指顾峦坳开溟渤,似有群鸦战孤鹘。

猎道榛芜烟莽苍,戍堠旌旂日凄没。

青罴脱阱虎逃穴,剔索南朝阵亡骨。

铜梁铁柱两关龁,线路蛛丝动青发。

空濛激我歌声哀,地垠霹礰鸣虺虺。

山川小劫干戈尽,鸾鹤中霄环佩来。

仙之人兮来复回,东隅若木无遗灰。

眼前石壁何时开,窅然三女横蛾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场景交织的画面。诗人姚燮以“大风登小雷尖眺大阑山”为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昆仑山的壮美、自然界的雄浑以及历史的沧桑。

诗的开头“昆崙九蜺垂明河”,以“九蜺”和“明河”渲染出昆仑山的神圣与辉煌,仿佛是天界之门。接着,“吹台玉级森駊騀”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与壮观,如同玉阶般排列,气势磅礴。

“天教太乙锁伊阙”一句,运用神话元素,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珊瑚倒绾赪云柯”则以珊瑚比喻山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奇特与美丽。

接下来,“银飙画雪沙扬波”描绘了大风过后的景象,雪花与沙粒在风中飞扬,形成一幅动态的画卷。“挂空笠带飘如莎”则以“挂空笠”的形象,进一步表现了风的威力与自然界的动态之美。

“翠屏八面走龙辇”一句,以“翠屏”比喻山峦,以“龙辇”象征帝王或神灵的出行,表达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与敬畏。“客独揽马胭脂坡”则以“胭脂坡”比喻山色的艳丽,通过“独揽”二字,强调了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孤独与深情。

“指顾峦坳开溟渤,似有群鸦战孤鹘”描绘了诗人远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群鸦战孤鹘”的比喻,展现了山川的辽阔与壮丽。“猎道榛芜烟莽苍,戍堠旌旂日凄没”则通过猎道的荒凉与边防的寂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青罴脱阱虎逃穴,剔索南朝阵亡骨”以动物的自由与历史的沉痛对比,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的反思。“铜梁铁柱两关龁,线路蛛丝动青发”则以“铜梁铁柱”象征坚固的防御工事,通过“线路蛛丝”的比喻,暗示了历史的脆弱与易逝。

最后,“空濛激我歌声哀,地垠霹礢鸣虺虺”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通过“歌声哀”和“地垠霹礢”的声音,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山川小劫干戈尽,鸾鹤中霄环佩来”则以“山川小劫”象征历史的短暂与变化,通过“鸾鹤中霄”的形象,预示着和平与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塞下曲三首·其一

南猎单于北扫胡,高秋牧马出飞狐。

校前裨将新车骑,戏下钳奴旧骨都。

(0)

吹笛

空林醉卧不知秋,手采芙蓉下小舟。

明月满天凉似水,閒吹短笛过沧洲。

(0)

圩庄省稼

田家何所有,鸡黍具宾筵。

岁事犹难卜,农谈近自然。

稻花晴爱日,杨叶晚生烟。

更约重来处,秋风社鼓前。

(0)

梅季豹见访同为云门禹穴之游诗赠其行

白苇黄茅都一概,苍松何意入云栽。

练江秀句今如谢,橄榄余甘旧属梅。

溪阁熟眠秋到寺,石亭壮观雨兼雷。

怜君醉后谈能胜,倩取湖光为洗杯。

(0)

水庄引兴

宿雨浮山眇欲无,啾啾芦叶生群凫。

岩边树拥回流白,云际帆随反照孤。

满地菰莼翻钓舍,谁家蓑笠罢农夫。

篱花径竹垂垂没,莫遣沙崩损药炉。

(0)

晓梦陈晦伯十二韵

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

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

朅来共为郎,相过每一莞。

溪水鸣小筵,花林具薄馔。

修礼或五浆,飧和讵一盏。

直衷肩卫巘,博物跂郑产。

鼯鼠涣群疑,竹书征脱简。

伊余硁硁心,相得意何限。

一朝江浦别,重觌杳未僝。

春梦两悠悠,觉来泪痕潸。

我闻天中山,青霞接蒐沄。

何时携谢诗,青天醉新盏。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