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这首诗名为《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十)》,是宋代僧人释祖钦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首句“有物先天地”,强调了某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暗示着一种永恒不灭的力量或原则。次句“无形本寂寥”进一步描绘这种存在无实体、寂静而深远的特点。
第三句“能为万象主”,揭示了这个“物”或“形外之物”的主宰地位,意味着它掌控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最后一句“不逐四时凋”,则强调了这种力量不受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影响,恒常不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佛教中关于宇宙本源和永恒不变的观念,通过物我交融的象征手法,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般若真微妙,无相为宗要。
无住元为体,十方皆昭耀。
研穷理趣长,堆卷积山冈。
言言不及相,一口吸西江。
方言称智慧,真人本无位。
出入面门间,参方还了利。
喻法比金刚,万邪岂可当。
不坏超今古,日久共行藏。
彼岸波罗蜜,清光穿白日。
镜中不乱光,虚空无鸟迹。
经文华贯行,破有作法王。
连年心苦念,不悟枉时光。
谁知远烟浪,孤帆一片张。
穿却虚空鼻,不著更参详。
别有好思量,满目足风光。
钓船依旧放,不见谢三郎。
山石何嵬嵬,孤松何薿薿。
其大踰百围,其高过千尺。
广厦需梁栋,求之若匪克。
梓人一以视,斤斧见促迫。
牛夫竞牵挽,输入王侯宅。
观者如堵墙,靡不重嘉惜。
镂刻以为工,丹青以为饰。
巍然在云霄,七贵所栖息。
梁栋岂不美,残生良可哀。
宁作南山松,毋为广厦材。